上海藝術博覽會國際當代藝術展(SHContamporary,簡稱上海當代)開幕在即,來自義大利的展覽總監Massimo Torrigiani接受了記者的專訪。他認為,在香港藝博會被巴塞爾收購後,“上海當代”的展覽模式反而更清楚了,那就是瞄準亞洲當代藝術,瞄準歐洲及國際藏家。
瞄準亞洲當代藝術
據他介紹,這次“上海當代”,參展畫廊90家,其中中國45家,亞洲其他地區30家,還有15家歐洲畫廊。他認為,歐洲的畫廊到亞洲參加藝博會,會把歐洲的運作模式搬到亞洲,把亞洲當作市場。他們也會賣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藝術家作品,如香港藝博會上有的歐洲畫廊推出楊福東、嚴培明等人的作品而非常成功。但上海當代不把亞洲當作市場,而是用博覽會的上海特色,來吸引、記錄亞洲當代藝術。
他表示,經過與他的團隊一起深入地考察後,發現亞洲藝術需要一些手段和策略進入國際藝術市場。他看到很多新藝術家的新作品,見證了中國當代藝術家動態而有活力的新的藝術創作。不過,在中國藝術家與拍賣行等機構的關係與在歐美不同,藝博會的作用也要重新定義。如私人美術機構購買作品較之畫廊更多。因此這次藝博會有一個特殊項目:民營美術館聯盟,邀請28家民營美術館的館長與畫廊交流。還推出中國藝術體系中新的力量:“首次展出”項目,幫助收藏家、國際研究者發現新的藝術家,尤其是剛結束首次個展的藝術家。“熱點追蹤”項目則針對成熟藝術家,展出他們的代表作或一些新的作品。
瞄準歐美收藏家
在Massimo Torrigiani看來,香港藝博會被巴塞爾收購對上海當代而言很有意義。可以看到兩種藝博會模式可以和平共存:一、辦成展示性的商場。像香港那樣把亞洲當市場;二、辦成展示性的窗口。像上海當代一樣聚集中國藝術家展示給海外的觀眾,服務於亞洲的藝術體系。他評價道,香港地區的藝博會的定位很好,總監的策略也很明確;而上海與香港不同,成為在創意領域最重要的城市,我們就配合這一目標,所以模式不一樣。
他強調,上海當代堅持多年的收藏家發展計劃,把歐洲藏家帶到上海當代,並組織一系列週邊活動,給收藏家一些指導意見。同時,這樣的活動也能吸引一些新的收藏家。此外,上海當代的戰略是在現有的資源中整合中國畫廊、亞洲畫廊與部分歐美畫廊,教畫廊如何進入這個市場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