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雙年展是一個有著100年曆史的國際藝術大展,每兩年在義大利威尼斯舉行一次,相當於一年一度的戛納電影節。每次大展都要推出一些藝術界的新人,從1993年起,一些中國的藝術家開始通過威尼斯雙年展等三大視覺藝術大展走向世界,不過他們都是以私人的身份接受國外策展人的邀請參加的。其中一位是用傳統民間的藝術語言向現代人類傳遞對生命的感悟和崇拜的現代藝術家呂勝中。
1952年1月4日,呂勝中出生在山東平度大魚脊村,父母都是農民。在呂勝中出生前,他已經有兩個哥哥四個姐姐,他是呂氏家族中最小的孩子。在上個世紀的50年代,中國還沒有實行計劃生育,農村很多家庭都希望多生男孩,因為男孩將來是家裏的壯勞力,又是家族延續香火的傳人。幸好呂勝中是個男孩,父親把他留下了。
對於呂勝中來説,從來沒有想到要去從事藝術。在他的中學時代,依然是打定主意要去寫小説當作家。但在1969年呂勝中17歲的時候,這一切發生了變化,那年他參軍到了部隊,被分配到了電影組。儘管很不情願,但也要服從命令。他就像飄在河水裏的一條船,只能順其自然了。在放映組,呂勝中還是顯露出他的藝術天分,他開始進行業餘美術創作。只是沒有想到,美術會成為他以後的職業。在1974年的冬天,他第一次取得了創作的成功。畫幻燈不僅改變了呂勝中童年的理想,而且也影響著他以後的命運。
1976年,退伍後對呂勝中被推薦為工農兵大學生,正是因為他會畫幻燈,被推薦報考了山東師範大學藝術系。
從1985年起,小紅人逐漸成為呂勝中藝術創作的基本語言。呂勝中1984年進入中央美術學院年畫連環畫係讀研究生,但他最早並沒有想到要用剪紙來進行創作。1987年,他在進行畢業創作《生命。瞬間。永恒》的過程中,這種想法才逐漸明晰起來,那年呂勝中35歲。
當時他並不是特別自覺的,畫完以後,他感覺是等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溫習,他重新認識,認識應該説更深了,後來又發現很多很多各個民族,各個地域,確實有各個不同的部族在原始性的文化當中,都有做人形這種風俗,就覺得它是一個生命的符號,這個人形實際上是一個生命的符號,它不是具體某一個人,它是一個早期人類的自畫像,而且大家不約而同都有這樣一個符號,兩手張開,是正面的、對稱的,那麼它就不光是中國傳統文化當中有了,它是人類共同的一種造型,呂勝中覺得特別有意思,而且他采風的時候,也對剪小人有了興趣,所以他85年就剪小人,一直沒斷。到了90年的時候,就開始做剪小人這樣一個活動。
2003年2月17日,呂勝中接到通知,讓他準備參加2003年威尼斯雙年展的作品方案,這次雙年展的主題是“夢想與衝突”。從4月20日開始,北京有許多餐館陸續關了門,出版社和舊貨市場也都不上班了,呂勝中不得不停止《山水書房》的工作。5月12日,有人從網上給呂勝中發來了一封邀請函。由於非典的流行,北京成為了疫區。已經有30多個國家限制中國人入境,中國藝術家能不能去威尼斯,還定不下來。
4月30日,呂勝中向中國策展人建議,如果受到“非典”的影響,我們爭取在北京做一個威尼斯雙年展的中國館。目前,中國方面向國際組委會提出了這樣的請求,得到了威尼斯雙年展總策展人的同意,現在廣州美術館承擔了設展的工作,準備在7月15日開展。呂勝中又開始打造他的《山水書房》,只是目前還處於“後非典”時期,他需要的6000冊圖書,眼下還沒有著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