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介紹
主創團隊
導演專訪
精彩圖片
新聞追蹤
劇情介紹
音樂欣賞
精彩視頻
部落格印象
圖片報道
相關介紹



張藝謀打造"印象麗江"(圖)

  避開《千里走單騎》的話題不談,張藝謀昨日攜王潮歌、樊躍兩位合作夥伴就大型實景演出《印象•麗江》在京召開了一場小型新聞發佈會。這是繼《印象•劉三姐》之後,三位導演再度策劃、籌備並將聯合執導的又一場實景演出。該演出最大的特點是將從早演到晚,打破實景演出的時間紀錄。

    《印象•麗江》的演出絕對環保

    “《印象•劉三姐》自去年正式面世之後,有個怪現象,就是很少有媒體跟進宣傳,但落戶在桂林山水間的這幕大戲卻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王潮歌説,“觀眾席一加再加,從1800座已漸次增加到2500座。應該説《印象•劉三姐》已經到了靠口碑贏取市場的程度了。”有關資料顯示,《印象•劉三姐》帶動的包括旅遊等各項産業的發展勢頭迅猛,由此,該節目還于上個月榮獲了由文化部頒發的2004年度中國十大演出獎的最高獎、唯一的最佳導演獎,並成為第一批文化産業示範基地。正是基於上述原因,張藝謀説:“全國各地有十余個年遊客量達好幾百萬的重要旅遊景點,都是它們的省級領導來找我們做類似的項目,我們在做了深入考察之後,最終選擇了麗江。”

    三位導演還特別強調了與《印象•劉三姐》一樣,《印象•麗江》的演出一定是在絕對環保的基礎上進行,並闡明瞭他們三人之間絕沒有如傳聞中所提到的“矛盾”。張藝謀介紹道:《印象•麗江》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從早上開始,就在離玉龍雪山不遠的山腳下,名為“與山的對話”。之後是一整天的“幕間休息”———這恐怕也是世界上最長的一次幕間休息了。張藝謀等把它定位為“與生活的對話”,這時所有的鎮民都在維護和參與著這個巨大的演出。當夜幕降臨時,最後一部分“與祖先的對話”在麗江古城上演。

    對當地文化的“驚鴻一瞥”

    這臺演出是第二次以“印象”為名,張藝謀闡釋了選用這個字眼的原因:“我們的演出不是故事型的,也不是一個簡單的視聽表演,而是站在當地文化、歷史的基礎上,我們姑且叫它‘驚鴻一瞥’吧———這就是印象。我們常常説,我們都是外來的,對當地的文化我們都是很渺小的,不可能在一場演出中對那麼一個擁有幾千年文化的土地作出準確的解釋、準確的引導,我們都沒有這個能力,即便是他們當地人自己的解釋都不敢説很權威。我們的知識是有限的,我們對世界各地的印象,既是個性的,又是共性的。之所以叫‘印象’,也表達了我們對當地民族文化的一種敬仰。而它也只能是一種印象,是我們三個人的個人印象。你不可能説《印象•劉三姐》就涵蓋了整個桂林的民俗文化,那不可能。”

    張藝謀最後還説:“我們和所有的遊客其實是一個層次。我們去任何一個地方,不需要對那裏馬上有一個博物館似的了解,我們可能什麼都不知道,但我們卻有一種印象,這種印象會讓你永遠不忘,就像你看到一個人,他(她)就是對你笑了一下,這個笑容你牢記一生。”

    至少到現在想法還夠用

    實景演出不是在演繹一個故事,沒有固定的情節,只是靠歌舞、服飾、道具以及聲、光、電等科技手段來完成的一台演出。那麼,再做實景演出,張藝謀的想法還夠用嗎?

    張藝謀説:“至少到現在我們還處在奔騰狀態,還都有很多想法。像麗江,在決定之前,我在那裏拍戲兩個月,他們去過不下五次,就是在談才思問題、創新問題,直到我們找到了與《印象•劉三姐》完全不同的感覺之後才答應了人家。這也是對藝術負責的一種態度。當然人不是萬能的。我也會枯竭,人是一定會枯竭的,只是我現在覺得我還行。”

    話言至此,張藝謀也笑著説:“其實任何一個導演都希望自己的藝術生命很長,有時候很多人都説:‘你老啦’、‘你不靈啦’,但他肯定不會承認,打死也不承認。 



視頻:《印象·麗江》公演
依然是渾厚的樂聲,依然面對著雲霧間的玉龍雪山,在距離上一次《印象·麗江》試演採訪兩個多月後……
《印象麗江》宣傳片
印象麗江短片(前奏).wmv
more >>
印象麗江背景音樂.mp3
講經後.mp3
more >>
精彩圖片
綵排
演出
花絮
演出資訊
《印象·麗江》總投資達2.5億元,全篇分《古道馬幫》、《對酒雪山》、《天上人間》、《打跳組歌》、《鼓舞祭天》和《祈福儀式》共六大部分。整個演出以雪山為背景,以民俗文化為載體、由500名來自10個少數民族的演員傾力出演。首先開幕的是《雪山篇》,大約有300多名演員加盟,而另一部分夜場將於明年才能與觀眾見面,演出地點也將移到古城。 普通票190元RMB、VIP票280元RMB、貴賓票680元RMB。
關於我們實景演出推廣合作友情連結招聘資訊版權聲明
Copyright © 2006 impression-show Corporation, All rights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