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蕓蕓 重建 絲網版 48×108釐米 獲獎提名
比之上屆全國美展版畫作品展,本次參展版畫作品總體上保持了較高技術和藝術水準,但沒有見出明顯的集體躍升與提高,同時人選作品中也沒有出現特別令人驚喜之作,因此本次版畫展留下了金獎空缺的遺憾。有幾件獲獎提名作品的作者不僅與上屆相同,其作品面貌也極為近似,如萬子亮的《濕地霜降》、淩君武的《待月》。而以往一些曾經在其他展事上獲獎的作品在展覽上仍較為引人注目,但通常延續以往的風格和思路,沒有出現令人耳目一新的突破。展覽作品整體呈現出重視製作和藝術形式本體的特點,但也暴露了思想性弱、創新意識不足、思路局限的缺憾。
過去五年裏,中國版畫家協會通過兩屆全國版畫展,對全國版畫創作狀態進行了總結,還舉辦了3次國際版畫展與世界的對話與交流,而全國三版展、兩屆中國當代學院版畫展暨論壇等學術活動也為中國版畫發展提供了學術考量的依託。版畫家協會的大量工作為中國版畫整體創作水準的穩步提高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隨著版畫教育規模的擴大、層次的提高,版畫界涌現出不少新人。這一點也反映在本屆版畫展上,據展覽組織方介紹,本屆展覽特別著重推出新人新作,14件獲獎提名作品多是新人之作。
王惠亮 收穫幸福 木版油印 80×100釐米 獲獎提名
王堅如 知微見著 木版浮水印 144×110釐米
本次版畫展的入選作品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參展作品整體具有很強烈的時代感。相當比例的作品反映了創作者對時代加速發展的感受,這其中既有對現代化進程的讚許和肯定,如王惠亮的《收穫幸福》、馬力平《東汽——托起明天的太陽》等作品,而更多的是透露出對時空錯位、傳統斷裂的迷惑感,因此很多作品中出現了歷史文化符號與當代文化符號並置的結構,如顧志軍的《船到橋頭》、黃蕓蕓的《重建》、王堅如的《知微見著》、朱燕的《凈界》等。而富於時代感的作品也是整個展覽上最受關注的部分。
吳晨 景象 木版浮水印 150x84釐米
此次版畫展上表現自然風景的作品也透露出作者強烈的環境意識。其中,一些表現城市景觀的作品與表現山野自然景觀的作品分別代表了作者對現代人文視覺景觀充滿陌生感的體驗與表現,如陳丹、李峰的《傾斜的視平線》,文中言的《城市幻想之六•女媧捧月》,王立星、許佳的《城市•啟示錄》,王勝紅的《浮雲》、吳晨《景象》等;以及人的不斷發展的生命意識向自然的投射,相對形式語言的持續探索,如張廣慧的《顫動的山地》,錢衛民的《萬壑有聲賴無聲》,莊可、劉忠良的《人•自然•樂園》等。
本次版畫展上的人物題材作品平庸之作居多,甚至獲獎提名的人物作品也大多缺乏打動觀眾的藝術魅力,一些表現抗震救災題材以及近代歷史題材的作品創作方法陳舊、模式化,無論是在人物形象上還是表現形式上都缺乏感染力,有些令人失望。
此次展覽雖是一次高水準的精彩展覽,但其中的缺憾也較為突出和明顯。本次展品佈置反映出組織者對於展覽內在結構的把握還不夠深入,不同風格、題材、類型、不同水準的作品被無序地相互安排在一起,非常妨礙觀者對單個作品的欣賞,觀者無法對展覽的總體的意圖和脈絡有一個相對清晰的體會。作品圖錄的編排也存在這個問題,編者對參展作品的次序安排沒有一個基於一定研究性基礎的組織結構。五年一屆的全國美展代表著當代中國版畫創作的最高水準,藝術創作本身在快速發展,但本次展覽的組織和展示模式則顯得有些滯後。筆者認為今後全國美展不僅要在徵集和甄選展品上繼續下功夫,還要加強對入選作品的研究和判斷,對展品的總體結構有明確把握,從而使展覽的意義獲得更充分的呈現。
王紅媛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