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格斯•菲赫斯特于1966年出生於肯特,在坎特伯雷藝術學院學習一年後於1989年就讀于倫敦哥德史密斯學院。菲赫斯特在哥德史密斯學院的時候,認識了達明安•赫斯特,兩人結下友誼。1988年,他們構思和組織了重大群展“冰凍”。
菲赫斯特在創作方面形式多樣,從雕塑到錄影,再到繪畫,他的作品以一種新穎的挑釁的方式展現了他那獨特的幽默。進程在他的作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一貫堅持將它當作使意圖屈從於行為的手段。許多年來,菲赫斯特一直致力於創作一些擬人圖畫,經常反覆使用大猩猩的形象。大猩猩的吸引力就在於用達爾文的理論它能代替人類,幾乎擁有人類的形象,但卻無須人格化。在菲赫斯特的繪畫中,會向人們展示一套猩猩服,比如,一條小魚在裏面。當這些本來很個人的繪畫最終被展覽出來時,大猩猩的形象就鮮明起來,菲赫斯特將它當作第二個自我的形式。在錄影《廉價又不合身的猩猩裝》》(1995年)中,一系列的動作設計向人們展示穿著猩猩外套的藝術家瘋狂地上竄下跳,衣服開始破碎,報紙材質的填充物碎片開始往下掉,直到藝術家一絲不挂地出現在眼前,這時所有的幻覺才消散。
在青銅雕塑《思考和感覺的幾個區別》(2003年),一隻大猩猩盯著地上它那只斷了的胳膊,仿佛在思考 “那真的是我的嗎?那真是我嗎?”因此在菲赫斯特的作品中,軀體要麼是是對內在脆弱東西的強烈保護,要麼就是令人失望的牢籠,而後者更常見。
菲赫斯特的作品在許多里程碑式的展覽中起了重要作用,這些展覽包括:和達明安•赫斯特、莎拉•盧卡斯合作的“In-A-Gadda-Da-Vida”,英國泰特美術館,倫敦,2004年;“閃耀:來自倫敦的新藝術”,步行者藝術中心,明尼阿波利斯,1995年。2008年,菲赫斯特在莎迪•科爾斯畫廊裏的新作展很遺憾成為他最後一次展覽,因為在展覽即將結束時,菲赫斯特悲劇性的終結了自己的生命。之後菲赫斯特作品的主要回顧展于2009年在布裏斯阿爾諾菲尼現代美術館,2010年在比利時魯汶博物館舉辦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