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圖片 觀看視頻
2013年11月2日上午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A301報告廳
很不好意思第一個講話,應該是院領導及很多老教授來講。但是恭敬不如從命,我就只得從命而已了,謝謝。
1983年是非常難忘,也不能忘記的一年。在這一年我們建立了史論係。從學院來看,這是非常大的一件事。30年前,9月份入學的第一屆同學有17位,就是杭間、鄒文、趙農他們。11月2號,也就是30年前的今天,他們已經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之中。這個教室很簡陋,是行政樓多出的一間大屋子。那時聽的是誰的課?可能大家都記不清了。可能是尚愛松老先生,也可能是陶如讓先生,也可能是年輕的陳英英、李雙這些人。83級的同學們一定會記得他們親切的模樣。彈指一揮間,30年過去了,這對我們大家來説都是一個不短的時間。今天見到當年83、85、87級的同學,感到非常親切,那時在系裏的過道裏天天見面。以後1989年有一次招生的夭折。我們已經公佈了錄取名單,有十七八個可以進校的。剛好那一年發生了64事件,學校暫停我們去招生。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就是相對於其他係來説,我們史論係的意識形態太強。這麼一停,就停到了1992年,不過以後就連續招生。有這麼點曲折。如今各屆同學都歡聚在清華美院,隔了三十年再見,這是多麼美好。
我們係的建立從1983年以前就一直在醞釀。首先要感謝學院當時的領導班子。當時張仃已經從文化大革命裏解放出來,1979年當了副院長。在此之前,張仃先生跟我們在一個大組——那是文化大革命遺留下來的一個組織,圖書館、陶瓷係、我們史論的共同課教研室,都在一起學習。在文化大革命以前,我們就經常在一起,接觸比較多,經常嘀咕是不是有可能在學校裏擴大共同課的範圍,把史論係拉出來單獨成立。張仃先生是學者、藝術家和教育家,在他的鼓勵下,我向學校提交了一個成立史論係的論證報告。經他幾次過目,提意見和建議後,這個報告在1982年12月正式通過了。當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那是在行政樓一個向陽的屋子裏。因為這是最後一個議題,通過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大概七八點鐘,雖然已經很晚,肚子也餓了,但大家很興奮。記得當初的常院長,她家住在學校的後頭,她就上家裏煮了一鍋雞蛋,每人分了一個。八幾年的時候還是很困難的,大家吃了一個雞蛋,情緒就更加高漲起來。時間過得太快了,覺得那還是幾個月一兩年以前的事情。
我們不僅受到了張仃先生的鼓勵,還得到龐薰琹、雷圭元等先生在黨委擴大會議上的支援。他們都是從事教學工作的老領導,知道成立史論係的重要性。我們很幸運,受到很多文革前到文革後著名學者的支援。史論係在12月份成立。月底文件就轉到輕工部教育司,再轉到高教部的教育司。回復我們的文件在1983年的4月下達。由於當時大家都很想儘快成立史論係,所以5月就動起來了,做各種籌備工作。我們的招生方式為自主招生。所謂的自主招生是要參加一部分高教統考,但那個不算分數。主要是我們自己出的文藝史的題目,另外的一篇作文尤其重要。還有擺幾個模特讓大家畫畫,那也是作為參考。記得當年的作文題是“你喜歡的一件工藝品或一幅畫”,或者“你為什麼要考史論係”,兩個題目大家可以選一個作答。我們五位老師坐在一起評分,一個人評完再給下一個人,非常公平和透明,沒有一個走後門的。大家在這種情況下選定了17位同學。這17位一直都很棒的,不僅學習好,在別的方面也特別能幹,能學習,能工作,能寫文章,到現在都是我們的驕傲。
就是在張仃先生和學院的支援下,史論係成立起來。當時雖然條件很差,經費不足,沒有軟體硬體,人數也不夠,但也阻擋不了我們的熱情。學校有一個木工張師傅,他經常幫助我們,把很多舊椅子舊板凳重新上漆,當新的來用。張師傅的公子,現在還在我們學校工作,也是一個非常能幹的工作人員。我要感謝他們,要感謝這些在奠基階段給予史論係極大幫助的學校同事。
在辦係階段,有很多值得懷念的老教授和年輕的同志。在老教授當中,老尚先生,才華橫溢,學富五車。田自秉先生,踏實穩重,治學嚴謹。王家樹先生,才思敏捷,學養很深。吳達志先生是文藝復興研究專家,熱愛學生和教育事業。還有葉喆民先生,出身於陶瓷世家,不僅在陶瓷史方面有傑出的成就,還是汝窯的發現人。他文采風流,能寫詩能畫畫能寫字,尤其是他的章草,是非常有名的,是一個大書法家。還有功不可沒的陶如讓先生。他出身外文,也有很高的中國古典文學修養,受到同學們的普遍歡迎。他是一個言語不多,心裏有數的老師。還有李永存、陳瑞林、胡照華等老師。我記得當時李永存老師為了給系裏做幻燈片的盒子,親自到街上去找,找到再扛回來。當時是非常好的氛圍和環境,每位老師都為系裏鞠躬盡瘁。還有兩個非常年輕的老師:李雙、陳英英,都在美國工作。我跟她們還有書信的來往。尤其是陳英英的教學,我相信83級的同學對她還有很深的印象。她是從著名的北京大學畢業的,是宿白先生的研究生。陳英英平時跟大家嘻嘻哈哈的,一上課就是一副嚴師的樣子,要求點名發言。每一堂課她都要問,上一次上的什麼課,歷史年代的排列她記得很清楚,要大家回答。回答不了要讓你難堪,結果大家上課前都誠惶誠恐,積極做準備。83級的同學基礎紮實就得益於這一點。所以呢,陳英英我要記她一功,最好將她的教學方式貫穿在新的教學之中。
年輕的一代,自從尚剛、李硯祖、祝重壽這些最早的博士來了以後,實力就大大增強。張夫也也是博士畢業,畢業以後是系裏重要的教學骨幹。他們這幾個人現在是我們係的名片。説到工藝美術史,唐和宋元,那就是尚剛。這不是我們説,是外校的人説,尚剛在這個領域做出了很大成績並得到大家公認。李硯祖,他最早搞工藝美術的概論,後來又搞工藝美學,寫了好幾本書。當時史論課的概論很少人能上,我看他在這方面很有才華,就請他備課上課。儘管他還在讀博士二年級,但還是承擔了下來。後來出的書暢銷全國,一直到現在都是工藝美術史論的主要教材。張夫也寫了一本得到很多獎勵的《外國工藝美術史》。外國工藝美術史研究,在史論係是個弱項,沒有人能開這門課的,但是張夫也經過自己的努力做出了成就。他蒐集的材料遍及三大洲,做了很多細緻的工作。幾年下來,他出版的書得到再版,而且不斷得獎。在全國各地的美術學院的工藝美術系,提到他們三個沒有不知道的,我們引以為榮。祝重壽寫了《中國插圖史》。我們的第二代人,他們非常出色。87年以後,杭間這一班畢業了。當時我們想多留一些人在系裏,因為新建需要人。但學校討論來討論去,只留了四個人。還有一些非常出色的像趙農,非常想把他留下來。我找學校好幾次都沒有成功,要是留在這裡了,也是一張名片。他當時在學習階段就很有能力。學生留校以後,就填補了很多空白點。83級進來的同學他們還自己辦了壁報,有詩歌、小説、散文,非常活躍,一期一期的換。另外還有杭間發起創辦的《工藝美術史論》雜誌,一直團結著我們全係的同學。這是我們史論係的力量,對學術和文學藝術各個方面都有興趣。
他們現在已經是博士生導師。張夫也、趙萌和王毅,當時是留校的學生,都在史論係學習,給史論係增加了很多活力。趙萌還曾經擔任過副系主任,他第一次給學生們上非洲美術史,我在後頭聽課。他課講得很成功,自己很激動,到食堂吃飯都吃不下。所以我説,咱們不吃飯,咱們先説説話吧,你講得非常成功非常好,真是一個好老師。
現在的史論係已經不同凡響。到現在,已經換了很多屆領導,張夫也、杭間、李硯祖先後當過系主任,他們把史論係一步步向前推進。一直到現在,張敢、陳岸瑛,這一屆的新領導,他們辦事勤奮,工作細緻,讓我們老一代非常安慰和羨慕。他們是真正的教育家和後繼人選。現在系裏除了傳統的工藝美術課程,還有設計教育課程,市場管理課程,增加了很多細的方向。這都是符合時代發展,符合辦係理念的。
於此同時我們也要想到,尚愛松、吳達志、王家樹先生三位老先生已經駕鶴西去,我們對他們的離去表示沉痛的哀悼與懷念。作為老教師,我要代他們向大家致意,把他們的願望做一個表達,他們在天國也希望我們係越辦越好。我們現有的老師隊伍裏面,陶如讓、葉喆民先生,我比他們小十多歲。當時我已經屬於中年人,四十齣頭。他們對我們有過很好的照顧和指導。在這慶祝史論係成立三十週年的慶典上,我代表在職的和原來的老先生們祝賀大家身體健康,事業進步,學術之樹長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