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展覽

董雅教授談第七屆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1-22 17:10:07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這個展覽從2000年開始至今走過了12年,已經成為世界最大、學術性最強、參與人數最多的國際纖維藝術展,堅持舉辦這樣一個大型的國際展實際上是非常不容易的,非常令人敬佩的。當今纖維藝術的發展所呈現的特點或趨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 由以往平面的壁挂概念逐漸演變成了空間的概念。展示更加注重空間的分割、照明的配合、參觀流線的設計,人們在走動的過程中就可以體會到豐富的變化。纖維藝術的展示與環境藝術、空間藝術相結合是一種藝術昇華。

二、 在不同的城市辦展,有利於纖維藝術的傳播和普及。至今纖維展已經在北京、上海、蘇州、鄭州、南通5個城市舉辦了7屆,其影響在全國範圍內迅速擴大,纖維藝術世界巡展也早已從北美、東歐行至南美,因此展覽可以逐漸走出國門,到世界其他城市舉辦。

三、 在每一個區域的展出,都對當地的大眾文化産生積極的影響。我在展覽現場看到一家退休的老人看展,並動手參與製作、體驗,廣泛的大眾參與使這個展覽更成為一種文化性活動。因此,纖維藝術亦是公共的藝術、普及的藝術。

四、 來自37個國家和地區的300余位藝術家參展,他們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有著不同的藝術表現語言,呈現一種文化對話和交融的態勢。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美國藝術家南希的作品,她的作品表現的都是東方主題,如彩陶、漢代紋樣,東方元素對她影響很大,足見文化與展覽的包容性和傳播性。纖維藝術正是這樣一種質樸又高雅的藝術,因此能在國內外産生巨大的、深遠的影響。

五、 纖維藝術是一種大眾性的藝術。在展覽評選中,我們發現沒有經過藝術專業訓練的作者也能夠獲獎,他們可能是刺繡藝人、手工業者,甚至是工程師、律師,乃至公務員。纖維藝術是一種社會藝術,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它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因此才能煥發如此強大的生命力。

因此,纖維藝術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一門環境藝術、空間藝術、公共藝術、社會藝術、大眾藝術、普及藝術,真正做到了既傳統又時尚,既高雅又通俗,既專業又綜合,面向國際、面向社會、面向大眾,上接傳統、下接行業,進行著不斷自我超越的發展與進步。

董雅: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藝術研究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