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奎恩和其作品《女王和國家》
斯蒂夫•麥克奎恩(Steve McQueen)是1999年特納獎的獲獎者,但人們總以為那年的獲獎藝術家是翠西•艾敏。艾敏的作品只是獲得了提名,那是一張雙人床,床上堆著污跡斑斑的被褥,周圍散落著弄臟的內褲、避孕套、拖鞋、空飲料瓶等各種雜物。這張床太驚世駭俗了,完全搶走了麥克奎恩作品的光彩。麥克奎恩的獲獎作品是一部影像作品《不動聲色》(Deadpan),片子長4分30秒,從各個角度拍攝了房子坍塌,窗框套過他身體的瞬間,而他面無表情地站在那裏,似乎翻拍了美國獨立電影導演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的黑白默片。《未來總動員——英國文化協會當代藝術珍藏展》的宣傳片中,就有《不動聲色》片段。
麥克奎恩的為人處世就像他的影像作品,無聲但情緒濃烈。他極為低調,不嘩眾取寵博頭條,從無酗酒、磕藥、性亂的醜聞,也不因為自己躋身YBA(英國青年藝術家)的行列就製造一些拙劣的“藝術品”蒙人蒙錢。為了遠離倫敦藝術圈的紛爭和複雜人際關係,他和伴侶、女兒住到了阿姆斯特丹,至今已住了13年。他夠得上《藝術人生》節目的標準,堪稱主持人口中的“德藝雙馨”藝術家。2009年的威尼斯雙年展,麥克奎恩被英國文化協會選為駐場藝術家。
原本,麥克奎恩想進入電影圈做職業電影人。從切爾西藝術學校畢業後,他進入倫敦高德史密斯學院,在校期間拍攝了第一部短片。接下來,麥克奎恩去紐約大學Tisch藝術學院學電影製作,卻發現這一行其實非常沉悶。比如,對錄影機的使用有極其嚴格的限制,絕不可能讓你把鏡頭扔到空中。而麥克奎恩追求的是通過鏡頭實現自由的表達。
1993年,麥克奎恩創作出第一部影像作品《忍受》(Bear),片中他和另一個裸體男人在摔跤。有人看它是色情片,有人看成暴力片。同性戀?色情?不管如何理解,兩個裸體男人格鬥,帶來的感官刺激都太直接了。麥克奎恩解釋説,他要表現兩個物體之間的“摩擦”,“摩擦”是會産生結果的,比如兩塊石頭摩擦能打出火花來。
麥克奎恩出生於1969年,父母都是西印度群島的移民,他在倫敦北部少數族裔聚居區伊令區長大。由於是移民,麥克奎恩看待英國社會自然和土生土長的英國藝術家不同,他的作品更多地思考了民族性等問題。獲特納獎後,他謙虛地表示,也許是膚色讓他得到了更多關注,被社會更廣泛地接受。獲獎讓他很“驚奇”,就像走在大街上突然聽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那麼吃驚——在人潮涌動的大街上,居然有人認識我!
麥克奎恩高大健壯,有一副第一眼就會被徵兵官員看中的體格。他倒是也上過戰場。2003年,他被英國國防部任命為官方戰爭藝術家,前往巴士拉,與英國士兵共同生活了1周。返回英國後,他用幾年的時間創作出大型藝術作品《女王和國家》(Queen and Country)。他請179位在伊拉克陣亡的英軍士兵家屬提供親人的照片,將照片製成郵票。郵票的邊緣標有該士兵的姓名、編制、年紀以及陣亡日期,當然郵票的左上角還有皇家郵政的標誌:女王陛下的側面剪影。這些郵票被皇家郵政拒絕發行,即便首相戈登•布朗也表示支援。
麥克奎恩認為郵票是對為國捐軀的士兵最好的紀念,甚至好過塑像。“郵票的外觀是對紀念頭像最完美的裝裱,傳播的方式不同於電視、網際網路、報紙。由皇家郵政來發行郵票,寄信、收信的時候都會看到郵票,郵票走進了千家萬戶,它和在城市裏安放一座青銅雕像不同,後者只有一部分能看到。畢竟,我們組成了一個國家,都是英國人,要用公平的方式體現出這些年輕人為國家利益而做出的犧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