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中國玩美術館?
華僑城當代藝術中心 全國連鎖介入藝術
2013年11月,華僑城當代藝術中心(OCAT)西安館在西安曲江華僑城開館,西安館是為OCAT在全國“連鎖”開張美術館的一環,此前,OCAT已在上海設有分館。
華僑城當代藝術中心的背景是國有控股企業華僑城集團。作為珠三角最大的藝術贊助商,華僑城在深圳總部設有三家不同方向的美術館:經營當代藝術的OCAT、經營傳統藝術的何香凝美術館(國僑辦委託華僑城集團代管)、經營前衛設計的華美術館。
2012年,華僑城的藝術計劃更走出珠三角。5月,他們宣佈在上海、北京、西安、武漢四個城市建立OCAT分館,打造全國最大的美術館群。無論在深圳總部,還是西安新館,“連鎖”美術館的建築主體均延用、改造樓盤項目出售後遺留的售樓部。
北京今日美術館 最懂結合商業運作
作為第二波私人美術館熱潮中的一員,2002年成立的北京今日美術館脫穎而出,被業界稱為最好的民營美術館之一。今日美術館原是北京啤酒廠鍋爐房,由建築設計師王暉主持設計改建。美術館頂樓的永久性戶外裝置《看展覽》是藝術家汪建偉專門為美術館創作的一件作品。
與當代藝術家的合作曾是今日美術館“摸著石頭過河”走出來的模式。在美術館掌舵8年之久的張子康就曾表示,選擇當代藝術,是因為這是公共美術館的空白點。而且,當代藝術品價格相對較低,美術館還收藏得起。當然,當代藝術也最容易結合商業運作。
2006年7月,今日美術館轉型為非盈利機構,成為中國第一家註冊為民營非企業的公益性美術館。同時,它也是國內鮮有的能實現收支平衡的民辦美術機構。
廣東時代美術館 珠三角藝術實驗室
廣東時代美術館位於廣州城郊黃邊的時代玫瑰園樓盤的19樓,最近三年表現活躍。僅2013年,就舉辦過侯瀚如策劃的“自治區”、瑞士女藝術家皮皮洛蒂個展、日本攝影家荒木經惟的展覽等。除此,美術館還創辦實驗性的藝術教育、研究項目“黃邊站”。
廣東時代美術館原名“廣東美術館時代分館”,由時代地産于2003年出資創辦。在2005年第二屆廣州三年展的“三角洲實驗室”當中,時代地産邀請國際建築設計師庫哈斯和弗勞克斯共同設計永久性美術館。2010年,時代玫瑰園銷售完畢,美術館投入使用,更名為廣東時代美術館。同時,美術館註冊民辦非企,屬於公共藝術機構,不再屬於企業。時代地産是時代美術館唯一的贊助者,對美術館採取不干預政策,每年固定投資讓其自主運營。
上海昊美術館 從溫州到浦東
在公佈自己的美術館方案之前,溫州人鄭好只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商業地産老闆。
2013年,上海外高橋自由貿易區成立。鄭好拿下其中面積9萬平方米的森蘭藝術島的開發權。在這片土地上,除了有他的昊美術館、酒店,還計劃引進國際拍賣行蘇富比的藝術學院。而在年初,他在家鄉溫州投資的五星級酒店萬和豪生大酒店裏,也設置了1300平方米的展示空間。昊美術館以展示當代藝術收藏為主,包括鄭好收藏的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曾梵志、張曉剛、達明·赫斯特、草間彌生等的重要作品;而另外近3000平方米的昊景泰藍博物館,則以元明清的琺瑯製品收藏為主。
在北京的“博伊斯在中國”展上,主辦方強調鄭好是該展覽項目重要促成者:沒有他出資接手這批來自德國收藏家倉庫裏的展品,博伊斯就無法來到中國。
南京四方美術館 22位國際建築師的集體作品
在南京市郊一塊面積約47公頃的空林地上,房地産開發商陸軍建成了他的私人美術館。該項目耗資1.64億美元,包括11座國際知名建築師設計的建築。其核心的四方美術館,展覽面積2000平方米,由紐約建築師史蒂文·霍爾設計。
十年前,陸軍聘請了中國建築師劉家琨和日本建築師磯崎新,挑選了22位設計師,建設一座賓館、一個會議中心和多棟別墅。在設計師的名單裏,有王澍、日本SANAA建築事務所、英國建築師戴維·阿賈耶等。2013年11月,該項目正式宣佈開放。陸軍計劃每年舉辦兩次展覽,並邀請當代藝術家根據場地創作特定的作品。在首次展覽中,展出安塞爾姆·基弗、呂克·圖伊曼斯和中國藝術團體“沒頂公司”的作品。其下一期工程,將是一個距離美術館幾步之遙的豪宅開發項目。
銀川當代美術館 漫天稻田裏做道場
銀川美術館項目耗資約1.5億元人民幣,是預算17.6億的“黃河藝匯”的最大、最重要的文化設施。整個“黃河藝匯”文化項目屬於寧夏民生房地産公司打造的大型地産項目“黃河金岸·華夏河圖”,這個項目總投資300億元,佔地面積19.7平方公里。
銀川當代美術館由英國WAA建築事務所設計。設計師從貫穿城市的黃河中獲得啟發,層疊的建築外觀倣似河道沖刷的痕跡。玻璃加固水泥將被用在表皮上,以創造出那種柔和的彎曲的條帶狀結構,它將遮擋三層的展廳、教室、圖書館、劇院及禮堂。
黃河藝匯董事會主席劉文錦曾表示要將銀川當代美術館打造成“西部第一美術館”。藝術史學者呂澎是該項目最早的策劃人,也是項目董事,他將主持2014年的開幕展覽“文明的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