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畫廊未來:抓住真正的藝術粉絲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1-24 15:40:31 | 文章來源: 《藝術品鑒》雜誌

“機會主義者”

陳少峰認為,目前國內畫廊多數是機會主義者,它沒有履行自身真正的職責,畫廊本應以“畫家經紀人”的角色為主,其次才是畫家與買者之間的“中間商”。而目前,畫廊的角色正好錯配了,這導致畫廊在這兩件事上都沒做好,本末倒置,畫廊紛紛成了“機會主義者”,只是機械的挂出一批畫作,然後坐等自動到府的買家。

畫廊的主打角色是“畫家經紀人”即發現、培養和包裝畫家,它可以專注于一個畫家,也可以同時包裝幾個人。當然,這個角色並不是要強迫畫廊去承擔挖掘新銳畫家的公益性職責,畫廊可以去發掘“新星”,也可以選擇包裝、推廣成熟的畫家。但現在的情況是,畫廊僅僅挂幾張畫家作品,除此外,再無作為。這不叫畫廊,而是類似于美術館的展示窗口,而且展示得還不充分。

另外,陳少峰表示,現在很多畫廊都是不懂市場的人在做,他們並不了解這一市場的成長性。“舉例來説,假設你是一個畫家,你如何規劃自己的成長路徑,如何預測自己作品價格,這些畫家面臨的問題都缺乏人引領。很多畫廊不斷地舉辦畫展,賺書畫家幾幅作品,畫展結束,便將書畫家拋在一邊了。畫廊的這種行為恰恰使自身距離它的主業越來越遠。看上去畫廊業一片繁榮,但整個業內系統、規則和制度完全沒有建立好。雖然這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市場,目前缺乏核心制度和機構來支撐。”

畫廊要補課

798處於變革漩渦之中,中國畫廊業也遇到成長中至關重要的一個階段。如何看待中國畫廊業的狀態?朱其表示,僅以798為例,這裡的畫家曾經經歷過畫作價格一夜之間從中低價位直竄中高價位的變化。

“從2007年到2009年,畫廊業藝術品交易價格迅速上漲,一線畫家的作品從幾十萬元迅速漲到幾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二線畫家作品從幾萬元漲到幾十萬元,三流畫家也從幾千元漲到了七八萬元一張。作品的價格一下子就從中低價格上漲到了中高價格,即便如此,在那三年大家還都有生意可做,因為大量的房地産資金還有其他資金,涌入到這個領域,大批量的購買。”

但是,到2010年前後,這些資金退潮了。這時,畫廊業不得不正視,熱錢走後,僅存的忠實粉絲恰恰是那些純粹喜歡藝術的高級白領和中産階級。畫廊此刻再標高價顯然不現實,因為市場的基礎還是中低價位群體。“但在異常繁榮的那幾年,畫廊業並沒有好好培養這部分忠實客戶,所以只能從現在開始,慢慢將這個基礎做紮實。現在很多畫廊都在補課,畫廊的作品價格也應該調整為2萬到12萬元之間。因為現在在798,超過15萬元的作品已經賣不掉了。”朱其稱。

事實上,國外的畫廊交易也是兩極分化的。據朱其介紹,那些很有名、地位很高的藝術家作品,可以賣到上千萬美元;沒有名氣、對藝術史也沒有貢獻的畫家,作品價格最高也只能在5萬美元以下。無論畫家的年齡是“40後”,還是“80後”,定價標準是相同的。而買作品的人,也不會去考究畫家在藝術史上是否有地位,只要畫作放在家裏能賞心悅目就可以了。

打破“危險關係”

在中國,畫廊、藝術家與藝術經紀人之間的關係也耐人尋味。一位畫廊觀察者對記者表示,早在2007年市場爆發時,稍具潛力的藝術家與畫廊之間的關係就很不穩定。

“比如一些畫家開始和畫廊合作,作品賣了幾年賣火了,一幅作品開始時賣幾萬元一張,後來賣到幾十萬元一張,這時就有更具實力的畫廊來挖角,畫家就要和原先的畫廊解約。看在以往合作的情分上,畫家往往會留一些作品還由原先的畫廊代買,但畫家的議價能力增強了,原本五五分賬,現在可能就要三七分賬,甚至是二八分賬。”這位人士説,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一批新的畫家進駐畫廊,才有所好轉。

“比如美院剛剛畢業的學生和畫廊簽約,作品價格也是從低往高一步步走,這樣的合同期限平均在3年。由於這幾年市場不好,藝術家不敢隨便離開畫廊,兩者之間的合作關係反而加強了。”上述人士表示。

藝術金融還未用好

朱其認為,西方藝術體系最大的特點就是,最大的資本和最高級的藝術完全組合在一起。但我國還遠未達到這種境界。

“在西方,藝術收藏制度建立在基金會的基礎上。基金會能夠讓機構資金和大資本購買藝術品,這種購買可以維持幾十年的收藏週期,如果日後出手,也不需要費盡心思地炒作。如果選擇把藝術品捐出去,還可以享受到捐贈免稅政策。這就賦予了已經被收藏的藝術品更多的功能,比如它可以作為捐贈品享受免稅政策,也可以成為企業貸款或者是破産的抵押品。總之,一件藝術品擁有很多金融的功能。”朱其表示。

而在我國,藝術品除了投資,鮮有其他的金融功能。藝術品基金在中國運作幾年後,目前已到了運作不下去的境地。“將一件沒有獲得藝術史評價的藝術作品,給予過高的定價,沒人接盤是意料之中的,但為了維持藝術品基金所謂的賺錢能力,基金恐怕也只能通過左手倒右手的方式,自己賣給自己,在藝術品根本沒有流轉的情況下,玩一場賬面遊戲,最終還是有價無市。”

在陳少峰看來,中國當代藝術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一個有力的支撐。本能夠起到很大支撐作用的藝術金融,現在並沒有被大家利用好。陳少峰認為可以成立一個擁有專門牌照的投資公司,獨立於銀行體系之外,專門負責包括畫作的存儲、物流、抵押貸款、理財和擔保一系列事物的運作。

藝術品“K線”

在當前的中國藝術品市場中,越過畫廊和拍賣公司,私人洽購在交易市場中的佔比超過了90%。陳少峰認為這樣的交易讓眾多藝術品無法浮出水面,更讓藝術品定價市場混亂不堪。

陳少峰覺得,應該有一個機制,讓正在關注甚至即將參與到這個領域的人們能夠了解到,什麼樣的藝術家通過什麼樣的運作,可以使其作品升值。“這個系統有點像檔案系統,也有點像股市的K線圖。這有助於人們了解市場的動態,因為現在我們看不清楚動態,市場上滿是傳聞。拍賣公司雖然是一個公開叫價的平臺,但價格有真有假。一些畫家和拍品的出現沒有來由,價格突變的情況也很多。我希望能研究出一套能對任何一個畫家作品的價格走勢提供一個相對有科學依據的參考系統,用公司化、透明化運作,和藝術經紀人和畫廊作為研究支撐。”

“私下交易這種模式,不見光,定價機制很隨意。但藝術品的只進不出比私下交易更嚴重。”在陳少峰看來,要讓現有藝術品存量顯示給大眾,還要利用一種商業模式指導不同的人去參與藝術品的競爭。而藝術品交易公開化、透明化之後也需要政府建立兩個機制:一個是藝術品登記機制,另一個是對交易進行稅收優惠。比如你跟我交易,不一定非要通過拍賣行,但還是要通過一個正軌的組織履行交稅義務。如果交易稅降低,鼓勵藝術品流動,這裡蘊藏著巨大的經濟價值。藝術品行業,這既是個資本市場,更是很大的文化市場。雖然這個市場現在還很沉默,確是畫廊業最健康的未來。

國際知名藝術街區

美國紐約蘇荷街區

蘇荷(SoHo),即South of Houston Street的英文縮寫。它位於美國紐約市曼哈頓島的西南端,是一個佔地不足0.17平方英里的居住社區。作為世界聞名的藝術區,蘇荷區原是紐約19世紀最集中的工廠與工業倉庫區。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藝術新銳群起,各地藝術家以低廉租金入住該區,眼光敏銳的畫商在該區先後設立畫廊,原在上城高級街區的不少老字號畫廊也相繼移來。世界現代藝術史的大師級人物,沃霍爾、李奇斯坦、勞森柏格、約翰斯等都是那裏的第一代居民。一些畫商也在那裏設立畫廊,一些現在較出名的畫廊都曾是從蘇荷區開始發展起來的。六、七十年代之交,紐約市長決定全部保留蘇荷區舊建築景觀,通過立法,以聯邦政府的立場確認蘇荷為文化藝術區。之後,蘇荷的畫廊逾千,藝術家逾萬,“新美術館”及世界頂級現代藝術館“哥根漢姆下城分館”先後落成,書肆、餐館、咖啡座、時裝店生意興隆,一派文化氣象,不少街道保留著19世紀鵝卵石地面,二者相映成趣。

90年代,蘇荷區租金飆升,過度繁華,藝術的活力與純度不復當年,蛻變為高級旅遊點。 2000年以後,大批畫廊遷移中城二十街一帶查爾斯區,以當年同樣的熱情與智慧建成第二個“蘇荷”。

英國倫敦展覽路

英國倫敦展覽路是世界聞名的人文精英集中的街區,也是英國最長一條“無障礙”街道。簡簡單單的一條街上,集中了大名鼎鼎的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英國科學和自然歷史博物館、帝國學院、皇家藝術和音樂學院、歌德學院、法語學院、英國國家芭蕾舞團和皇家地理協會等諸多藝術和學術機構。

英國政府和倫敦市政府投資3500萬英鎊,將這一街區打造成世界上最高尚的人文社區。這項巨大的工程在2009年完工,堪與巴黎塞納左岸媲美。

法國巴黎左岸藝術區

法國巴黎塞納左岸藝術區的出名不僅是因為它的歷史悠久,還因為這裡的整體文化氛圍。這裡遍佈著不計其數但各具特色的咖啡館、酒吧和啤酒館。無數的藝術家、作家和詩人,如海明威、畢加索、魏爾倫等都曾經常出入于這裡的咖啡館和啤酒館中,與朋友相聚或尋找靈感。在巴黎市中心有專門的藝術畫廊街,主要分佈在拉丁區及三區。這裡的某些畫廊生意很大,與世界上的大收藏家都有聯繫。沿塞納河邊拉丁區,有一街區專營古玩。除了古玩店外,巴黎每年要舉行幾次大型的藝術品展銷會,如在巴士底廣場,每年會舉行兩次藝術品展銷會。

國內知名的其他藝術街區

上海田子坊

上海田子坊位於中國上海市泰康路210弄。1998年,一路發文化發展公司首先進駐泰康路揭開了泰康路上海藝術街的序幕,不久著名畫家陳逸飛、爾冬強、王劼音、王家俊、李守白等和一些工藝品商店先後入駐泰康路,使原來默默無聞的小街漸漸吹起了藝術之風。曾經的街道小廠,巷子廢棄的倉庫,石庫門里弄的平常人家,抹上了“蘇荷”的色彩、多了藝術氣息熏染。田子坊是里弄民居味道,弄堂裏除了創意店舖和畫廊、攝影展,最多的就是各種各樣的咖啡館。

昆明創庫

昆明創庫又稱上河車間,位於雲南省昆明市西壩路101號。創庫是昆明藝術家的“左岸”,  創庫原來是昆明機模廠的生産車間,廢棄後,有20余位雲南的藝術家在此安營紮寨,建立工作室,並兼具展覽、休閒、餐飲功能,成了世人矚目的,體現昆明藝術家先鋒性的標誌。裏面有酒吧、畫室等藝術活動場所。樂隊演出、畫展等不斷。

中國杭州LOFT49街區

杭印路49號是杭州LOFT文化發源地,也是國內最早最知名的LOFT創意園。作為杭州LOFT創始者的杜雨波,2002年和一些藝術家一起,將這個原本要拆遷的藍孔雀化纖公司舊廠房改造成了藝術人士棲息的時尚之地。在這個充滿神秘氣息的地方,棲息著包括從事設計、攝影、傢具等的許多藝術人士,LOFT生活已成為許多藝術和時尚人士一種新的生活模式。

台北粉樂町街區

從市民大道到仁愛路4段,以及捷運忠孝復興站到“國父”紀念館站這個範圍,就是粉樂町,也就是台北市東區,其命名是引用富邦藝術基金會每年舉辦的大型藝術活動“粉樂町藝術節”。粉樂町街區的創意主要顯現在飲食、服飾、娛樂上。這裡的個性店家星羅棋佈于忠孝東路、敦化南路及大安路等街道的巷弄中,在裝潢及商品上都有自己獨特之處,頗具日本東京新宿、原宿的味道。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