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雙年展歷經百年而不衰,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展會之一,被喻為“雙年展之母”,亦被稱為當代藝術界裏的“奧林匹克”以及當代藝術的重要標桿。從威尼斯雙年展上能充分反映目前當代藝術發展變化和觀念演進。二十年前,中國人開始有機會介入這一藝術盛會:1993年度威尼斯雙年展的總策展人奧利瓦邀請了十三位中國藝術家參與威尼斯雙年展,在當時大多數中國人還不知道“當代藝術”為何物。自此,中國當代藝術在不斷發展前行時或多或少受到威尼斯雙年展的影響,中國當代藝術家也不斷努力尋求被世界所認同。十年後,中國館正式在威尼斯軍械庫落成,成為中國入駐威尼斯的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當時間之駒再跨越又一個十年,來到2013年時,中國藝術家已經對這個國際舞臺毫不陌生。據統計今年參與威尼斯雙年展的中國藝術家多達300多人,是有史以來中國人參與威尼斯雙年展人數最多的一次。外媒戲稱“中國的藝術軍隊”來了。但有意思的,如此大規模的進軍威尼斯雙年展並沒有給國人留下什麼好印象,國內的爭議之聲反而響成一片,從策展人到藝術家無一能夠倖免。許多媒體將今年的雙年展稱之為“扎堆兒趕集”, 學術界更因為今年平行展數量如此之多而屢遭質疑。相對來説,外媒的態度要緩和許多,但也不乏指責威尼斯雙年展腐朽、商業氣息過重等。
誠然,這個成立於1895年的古老展會,也無法規避市場化的影響。正如藝術家方力鈞和2013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策展人王春辰所共同提到的,一個有著百年沉澱的展會,還是有頗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無論是藝術的表現,還是展覽的策劃又或是整個雙年的展的運營模式。
當代藝術的“無限意象”
2013威尼斯雙年展是什麼樣子?同行的一位歐洲記者幽默地説:“國家館售票處的隊越排越長。沒有幾件架上藝術,小幾百件裝置,千余件攝影作品,最後去探索無窮盡的影像。”從威尼斯雙年展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更偏向學術和實驗性,探索所有藝術形式的可能性。“威尼斯雙年展最大的意義在於,你可以看到世界的當代藝術都在發生著什麼,它讓你了解到原來藝術還可以是這樣的、那樣的。”威尼斯當地的藏家Possati説。窺視世界正在發生什麼,然後反思自己,很多藝術家都從威尼斯獲得了新的靈感,中國藝術家自然也不例外。
幾乎與威尼斯同期舉辦的世界頂級博覽會巴塞爾藝術博覽會上,曾策劃出一個特展,取名Unlimited(沒有限制的,官方翻譯:無限意象),旨在探索當代藝術的可能走向。這個詞用來概括威尼斯雙年展似乎也很恰當,來自世界的藝術家利用這個平臺展示自己的實驗和前衛作品,充分闡釋“藝術有無限可能”。
媒體總是習慣於去比較,拿中國藝術家去PK海外的藝術家,這個比較的意義其實不大。Possati説,“如果硬要説上一點區別,我認為中國的當代藝術似乎更觀念性,或者説觀念更集中。歐美的顯得觀念散又或是更注重形式感。但你硬要説哪種更好,這是不能有結論的。”
南京四方美術館館長朱彤認為:“有一點可以提一下,至少我看到在雙年展上的大部分西方藝術家,在藝術的探索和對藝術的未來的研究上,包括思想,甚至是有趣、好玩上,他們會走在前面一些,視野更加開闊一些。中國的藝術家相對來説(當然這裡不是説所有藝術家都這樣),在藝術的表現手法上,可能還略顯陳舊一點。如果西方藝術家做比較,在這方面可能表現得最明顯。我覺得中國藝術家在未來,在藝術的思維和表現方式上要更加開放一些。”
但無論如何,在相比較中找出差距也許不是最重要的。雙年展我們學到了什麼?藝術的無限表達形式:藝術原來是可以這樣的、也可以是那樣的。也許我們對藝術的理解不能用‘局限性’來解釋,因為東西方本身所具備的背景和認知有所不同。雙年展本身就提供了這樣一個舞臺,讓我們看到諸多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