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研究員講解館藏文物 西漢 鎏金銅當盧 出土于河南永城梁孝王后墓
由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河南博物院、河南華夏尚古藝術創意産業有限公司等6家博物館和文化機構共同主辦的“匈奴與中原——文明的碰撞與交融”展將於2013年4月16日-5月22日在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展出。4月11日下午,內蒙古博物院、甘肅省博物館、寧夏博物館、河南博物院研究員在中華世紀壇開箱點交各文物展品。
內蒙古博物院館藏 戰國 鷹頂金冠飾 鄂爾多斯杭錦旗阿魯柴登出土
研究員將文物放入展櫃
據悉,此次展覽將開創文物與油畫相結合的展出形式。油畫是歷史及文物內涵生動的再現,文物是油畫及歷史內容的真實佐證,兩者的結合,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展覽由28幅大型歷史油畫與114件(組)來自河南、內蒙古、寧夏、甘肅的文物組成,旨在表現戰國至漢末那段匈奴與中原王朝在衝突中大融合、大匯流的歷史,使觀眾對匈奴與中原的歷史文化有更直觀的了解。展覽分為風俗、碰撞、融合三部分,每部分都由油畫和文物相結合展出,表達統一的主題。
西漢 鎏金銅當盧細部
研究員介紹展覽展出油畫作品 《蘇武牧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第三部分融合展區,包括《邊塞貿易》、《和親》、《張騫出使西域》、《盟誓》等十幅油畫和40多件反映兩種文明融合的文物。文物的篩選原則力圖將文獻記載中抽象的融合,通過具體的考古學發現來加以證實。該部分文物分為三類,一類是一件文物上有兩種文明的印跡,如“單于和親”瓦當、“漢匈奴栗借溫禹鞮”銅印等;一類是在兩種文明的不同考古學文化遺跡中發現的具有共性的文物,説明兩種文明存在相互學習、引進的現象,如內蒙古西溝畔石舞人與河南僖山漢墓的玉舞人,內蒙古赤峰出土的青銅飾牌與河南永城梁孝王后墓出土的車牌飾的對比;第三類是將西漢中晚期歸漢匈奴人及其後裔的墓地中,匈奴與中原王朝的兩種不同的考古學文化並存的現象加以展示,主要介紹了寧夏同心倒墩子和李家套子兩座墓地。
在主題上,展覽避開傳統的歷史展或文物展的主題,選取了一種特殊的視角,以兩種文明由發展、碰撞、最終走向融合的過程為主線,揭示文化與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所在,引導觀眾發現、映證、認同不同文明由衝突走向融合的歷史發展趨勢。
寧夏博物館館藏 漢代 透雕雙龍銅牌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