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與英國倫敦大學考古學院的合作研究被列入2012年最突出的考古研究成果之一,英國BBC網站于上月26日科技版率先報道了這一消息。
2006年,在中國國家文物局和陜西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援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與英國倫敦大學開始合作研究,合作課題為秦時期手工業生産的標準化和勞動力組織模式研究。
眾所週知,秦始皇帝陵兵馬俑坑中出土了上千件兵馬俑和四萬多件青銅兵器。那麼當時在大規模製作和生産這些陶俑和兵器時,採用了什麼樣的生産和加工技術?工 匠又是如何組織和管理的?是不是流水線生産?此研究課題過去因科技研究手段的缺乏而沒能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而中英的合作為此提供了契機。
經過5年的中英合作研究,採用了多學科綜合分析,其中包括傳統的類型學、量化考古學、X熒光無損分析、硅橡膠翻模、掃描電子顯微鏡、能譜分析和空間統計學分析等。
研究結果表明,青銅兵器在模鑄後經過了手工銼磨和機械打磨等過程,一些兵器上還有鏨刻銘文,而這些加工痕跡在顯微鏡下清晰可見;分析結果又表明,無論是青 銅兵器還是陶制兵馬俑,似乎都不是流水線生産,而工匠是以群組的形式進行組織生産的,或稱為模組式生産。對比現代汽車製造業中的生産模式,秦代的兵器生産 和陶俑製作,並不是像“福特公司”一樣的大規模流水線,而更接近於“豐田公司”的模組生産。
中英合作的研究成果不僅受到BBC和各大媒體的關注,也受到英國皇家的讚賞,同時被英國學術院(BritishAcademy)列入重點資助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