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第三屆中歐文化高峰論壇聚焦“文化外交”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1-30 14:31:42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文化是否已經成為公共外交的“第三支柱” ?2012年11月30日,由中國文化部、歐盟委員會教文總司主辦的第二屆中歐文化高峰論壇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來自中國與歐洲思想和藝術界前沿的20多位專家學者、政府官員、文化機構負責人匯聚一堂,圍繞“文化外交與合作”的主題,展開自由、深入的探討。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隨著政治、經濟地位在全球格局中的顯著提升,文化“軟實力”與之匹配的呼聲逐漸成為輿論熱點。而這個過程不僅是尋求內在五千年文化積澱的復興,也是外向型交往、與其他文明平等交融的過程。

中國文化部外聯局副局長于芃在開幕式的致辭中説,中國與歐洲曾經是世界文明的搖籃,對全人類歷史發生了深遠的影響。今天,兩個古老的大陸同處在一個網際網路和全球化的時代,面臨著時代提出許多新的問題。儘管彼此的文化特質、傳統和價值觀有所差異,但中歐都是維護文化多樣性的積極推動者,希望通過平等的交流、合作,達成文化共識,尋求相互了解、理解、信任的最佳途徑。

他説,過去幾年,中歐文化關係的發展可以用“跨越式”來形容。首先,雙方在對外文化政策制定方面都有標誌性事件:中方在“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提升中華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而歐盟委員會制定了“歐洲理事會文化工作計劃”(2011-2014),促成了文化和對外關係專家庫的建立,特別將2012年的工作重點置於發展與中國的文化合作關係。在交流活動方面,中國不僅先後與法國、西班牙、希臘、義大利、德國互辦了文化年活動,2009年還在比利時成功舉辦了“歐羅巳利亞中國藝術節”。2012年,規模宏大的“中歐文化對話年”更是吸引了普通民眾的廣泛參與。

在“文化外交與合作”的大主題下,第二屆中歐文化高峰論壇分為主旨發言和圓桌會議兩個部分。

前者主要探討中國與歐盟在制定文化外交與合作政策時的目標分別是什麼,主要挑戰和機遇是什麼,進一步推動中歐文化合作與關係的新途徑是什麼等共同感興趣的問題,並試就中歐“文化外交”與“文化合作”的內涵達成共識。發言者包括國際文化智庫主席羅德·菲合爾、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袁明、尤倫斯北京當代藝術中心創始人居伊·尤倫斯、北京國際音樂藝術節總監余隆等。

圓桌會議上,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李季、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策展人唐克楊、歐洲德累斯頓藝術中心主席邊耶特·簡尼克等13位一線文化人物根據自身參與中歐文化交流的實際經驗,就中歐文化合作的短、中、長期目標、如何進行經費支援等議題集中發言,並與現場觀眾展開問答互動。

中歐文化高峰論壇迄今為止已經成功舉辦三屆,成為了中歐人文思想界面對面、深層次交流的年度盛會,並吸引了文化領域的眾多前沿人物參與,如諾貝爾文學獎的新晉得主莫言、2012年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王澍都曾是高峰論壇的座上賓。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