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首屆廣西當代藝術展北京巡迴展798開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0-08 12:23:19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2012年10月6日下午3點,《2012首屆廣西當代藝術展北京巡迴展》在北京798楊國際藝術中心拉開帷幕。該展覽是廣西當代藝術中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首次在北京的集體亮相,由楊國際藝術中心主辦,著名策展人羅荃策展,學術主持栗憲庭,參展藝術家有:蔡富軍、陳光輝、陳光武、陳幽隱、黃柱、霍鵬飛、李清、劉東路、劉海、劉憲標、羅氏兄弟、羅斯、蒙志剛、彭湘、覃琨瑛、譚永石、唐楷之、吳啟益、韋少東、席華、肖舜之、謝意、伊瑞、尹天石、張哲溢、趙勖東、周少波。

廣西終於有了自己的當代藝術展覽!其實,在中國當代藝術的圈子裏,廣西藝術家如羅氏兄弟、陳光武早為人熟知,雖不能説蠻聲國際藝壇,但他們的作品,十多年前就參加了很多重要的國際當代藝術展覽。而且,在中國當代藝術從圓明園到宋莊這段歷史中,羅氏三兄弟、陳光武、周少波、黃少鵬、羅荃等都是真正的參與者和親歷者。在近些年新媒體的藝術展覽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彭湘的身影。尤其不能讓人忘記的是,在整個八十年代,蘇旅和他帶領的漓江美術出版社,為推介新潮藝術所作出的卓越貢獻。當然,在我的視野之外,一定還有更多廣西藝術家在當代藝術的領域裏勤懇地耕耘著,所以,有這麼多廣西藝術家參與的《2012年廣西首屆當代藝術展覽》,這次才可能成功的舉辦。

當然,當代藝術是西方舶來的藝術模式,事實上,中國一百多年的歷史,有多少東西不是舶來的呢?在中國佔主流地位的寫實藝術模式,不就是五四時期從歐美尤其是1950年代從蘇聯舶來的嗎?問題不在哪種藝術模式是舶來品,而在於我們怎麼把一種舶來的藝術模式,變成我們自己的藝術。我們強調藝術的當代性,就是強調藝術對於當下人生感覺的表達。對於西方,當代藝術的提出,是對藝術本體的重新界定,是一種新的價值判斷,它在乎的是不斷更新媒材和語言模式,只要能表達自己,藝術幾乎無禁區。當代藝術只説他是藝術家,而不強調他是一個畫家,一個雕塑家,或者一個攝影家。看一件藝術作品,也不把畫種的“行業標準”作為評判藝術的標準,如一張油畫,他畫得像不像傳統油畫,有沒有傳統油畫味道,不再重要,造型準確與否,也不再重要。要看的是,這張作品是不是提供給觀眾一種與當代人生存有關的新感覺。所以一些當代藝術家往往不局限某一種媒質,某一種畫種,或者今天畫油畫,明天可能做行為藝術。據查“當代”這個詞彙的拉丁文詞根是時間,就是説,當代性就是藝術家對當下人的生存環境和生存感覺的關注,以及所産生的新語言模式和準則。但是,不是所有在當下這個時間段産生的作品,都能夠被稱為當代藝術。因為生活在每一個當代的人,被各種文化觀念和意識形態,乃至畫種諸如油畫味道之類的“行業標準”所包裹,太在乎畫種媒材的行業標準,甚至還包含著社會行業和權利標準。所以,當代性就是強調個人所體驗到的生存感覺的真實性,強調心靈的自由和獨立,強調超越各種外在的文化觀念和意識形態的束縛,還給個人感覺一個鮮活的狀態。

強調個人感覺的鮮活狀態,是強調生生不息的生命對於自由的追求,尤其當我們所有的人,面對的是一個社會價值觀念激烈變動的時期,我們身邊的一切都在發生著翻天覆地變化的時候,我們的藝術家不能漠視人和社會之間形成的巨大生命張力。從來沒有抽象和純粹的人性,人只有在具體的生存環境中,個人的感覺由於它的針對性和衝突性,才顯示出一個藝術家的真摯和激情。也正是中國藝術家個人和社會之間形成的生命張力,改變和轉換著所有對今天中國藝術産生影響的原生語言結構,包括中國水墨傳統,近代寫實傳統,和西方現代、當代藝術模式,都面臨著一個藝術系統的再創造過程,正如幾百年前中國著名畫家石濤説的“筆墨當隨時代”。至於説大眾懂不懂的問題,這從來不是阻止藝術革新的理由,五四時期現實主義模式舶來之時,抵制者甚眾,但在經歷了近百年之後,它已經成功地轉換成中國的一個藝術模式。再説,即使你真實地畫漓江風景,大眾雖然看得出來畫的是漓江,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不同畫家筆下的漓江,所表達出的不同個人感覺,而理解藝術家的感覺,才叫真的懂藝術。那麼,強調對今天人生感覺表達的這種當代藝術理念,與今天所有大眾的生存經歷密切相關,所以我相信,這是大眾理解當代藝術的一個基點。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10月16日。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