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當代藝術:內力大比拼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5-08 09:06:37 | 文章來源: 東方視覺

專家點評:

董國強:油畫的成交額和前兩年比,萎縮得很厲害,現在國內任何一家拍賣公司都不敢保證一場油畫的成交額能夠過億。今年的市場會很饑餓,但下跌幅度有限,餓兩場之後肯定會反彈。

資源越來越匱乏,跟藏家出貨的頻率和速度有關。就像股票一樣,5塊錢買的漲到50塊,連老太太都有勇氣斬倉賣掉,但有多少人是能從5塊一直拿到50塊的?可能8塊錢就賣了,後來聽説還能漲,10塊錢又買回來,然後12塊錢又給賣了……來回倒騰,一直倒騰到50塊的例子倒是有,但藝術市場稀缺的是那種5塊錢買入就沒再出現過的東西。

李艷鋒:油畫版塊自2008年調整以來,除了高端拍品外並沒有太大回升,比價效應逐漸顯現,今年的狀況不會太差,在拍賣公司的總體成交中的份額會增大。一個藝術家的重要作品是有限的,周春芽(微網志)的經典作品大概是三、四件,現在已經賣了《剪羊毛》、《藏族新一代》,其他的作品估計藏家暫時不會出手的。

林家如:我倒沒有覺得經濟不好,不然藏家們不會把重要作品拿出來賣。不過我們不能期待購買的作品百分之百安全,什麼叫安全?這是投資客的顧慮。收藏藝術品的風險很高,如果要以投資為目的,那還不如去買股票和房地産。

表2:

表2



早期油畫不及預期

以徐悲鴻、常玉、林風眠、潘玉良等人為代表的老油畫版塊雖然有真偽爭議,上拍量少,參與人少,但卻表現不俗。2011年,徐悲鴻1939年創作的《珍妮小姐畫像》在中國嘉德秋拍以5,750萬元成交,常玉1950年創作的《五裸女》在台灣羅芙奧春拍以10,740.384萬元成交,同樣是常玉1950年代所作的《幽藍明菊》在北京保利秋拍以3,450萬元成交,而業內人士認為《幽藍明菊》的成交價遠低於他們的預期。

圖1:

無論橫向還是縱向來比,都能得出早期油畫家的作品整體被低估的結論,這並不是放言造勢。這些藝術家的歷史地位和藝術價值是被普遍公認的,在此前提下,與徐悲鴻等人生活在同一時期的畢加索等西方藝術家,其作品動輒上億,很顯然與中國的老油畫不在一個價格梯度。而與還在繼續創作的張曉剛(微網志)、方力鈞(微網志)、周春芽等當代熱門藝術家相比,幾千萬也並不是一個值得高歌的數字。中國嘉德拍過的周初碧、李超(微網志)(微網志)士等藝術家的作品,高價才400萬左右,一般的作品成交只在100萬之內,還是比其他早期油畫家的作品便宜得多。隨著藏家對美術史的認知越來越有深度,他們會知道這些作品的重要性,也會儘量去爭取。從長遠來看,老油畫的市場潛力還很大,這些早期油畫家未來會被公平地定位。

第一代油畫家留下的創作有限,原因正如柴寧所説,“在徐悲鴻和常玉的時代,油畫在中國幾乎沒有市場,他們也沒有成功地進入西方的市場體系,因此,他們的作品創作量和保存量都比較少”。加上又經歷了戰亂,相當一部分被毀掉,存世作品也有一部分被博物館收藏,流入市場的作品更是少而又少。李艷鋒分析了大陸早期油畫的市場走向:“那個時期油畫家生活條件比較艱苦,所以他們的作品可能更為集中地被某個經紀人在某個階段所擁有。最早發現常玉的是台灣藏家,那時候的買入價特別便宜,所以台灣藏家不斷在收。現在常玉的作品能流通的一共才一、二百件,藏家分佈比較明顯,被極個別人所壟斷,拿在手裏不出售,導致了現在他的作品上拍量非常小。徐悲鴻的作品大部分在徐悲鴻紀念館,市場情況也大抵相似。其他的早期油畫家,本身創作的作品量很少,加上丟失了很多,現在手裏還有貨的藏家,覺得目前的價位沒有達到他們預期,所以十分惜售。”當然,並不是所有上拍的早期油畫都能成就高價,必須有清晰著錄或學術出版、年代久遠、來源可靠。老油畫的成交價格起伏頗大,從幾萬到幾千萬都有,主要是由於真偽問題。董國強表示:“徐悲鴻、常玉的油畫如果成交價幾萬、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真偽問題都值得商榷。很多時候,我們從價格上就可以大抵判斷一件作品的真偽。”

今年春拍,北京匡時徵得20世紀為數不多的女藝術家方君璧的代表作《吹笛女》,由方君璧的兒子提供。這件作品是方君璧在巴黎期間創作,1924年作為第一位中國女性的作品入選“巴黎美術展覽會”,董國強非常高興地向記者坦露,“這麼一件珍貴的作品,當然會比方君璧其他的作品要貴得多”。至3月12日截稿,各家拍賣公司還未徵集到非常好的老油畫,而嘉德將會上拍徐悲鴻的學生孫宗慰和馮法祀創作于1940年代的作品。

專家點評:

董國強:我想現在沒有哪家公司敢拍著胸脯説他們具有老油畫的鑒定權威。這和鑒定齊白石、張大千的作品不一樣。齊、張有一定的量,我們從這個量得出的鑒定標準,相對來説是比較接近真實的。劉海粟的油畫我們最多就見過十張,從十張裏提煉出的標準,極有可能是不科學的。

李艷鋒:老油畫版塊的很多問題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即使是出版物也不見得可靠,而後人由於各種利益關係,所提供的依據也不是完全真實。正是由於缺乏對真假判定的權威性,有一段時間大家都不敢去碰老油畫市場。

柴寧:由於當時缺乏對作品充分的記錄和出版,一些作品根本無史可證,這使鑒定難上加難,拍賣中能夠見到的沒有爭議的作品數量極少。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