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力錄影作品之一《陣風》。張培力:繪畫不應讓人回到現實,而是給人想像的空間。
倡導“理性繪畫”的張培力,1988年因創作了中國第一件錄影作品《30X30》,被稱為“中國錄影藝術之父”。1995年開始放棄繪畫,全力投入錄影及相關攝影、裝置藝術創作。他的錄影作品以隔離而中性的
立場,自由、深刻地考慮人與世界的關係,創造出了一個強有力的藝術體系。
前不久,張培力應邀在“藝術登陸新加坡”期間來新與本地觀眾對話,記者與他進行了訪談。
1957年出生的張培力被譽為“中國錄影藝術之父”。他的作品給人的感覺就像他的人一樣——高大、直率,充滿力量感。
張培力是在倫敦中國藝術基金會及國家文物局學院的邀請下,在“藝術登陸新加坡”期間與本地觀眾就錄影藝術與美術館作為表現平臺的矛盾與契機進行了對話。
相對於平面藝術如繪畫和素描的熱鬧,錄影藝術一直給人感覺似乎是屬於邊緣的、冷門的媒介。不僅在收藏界如此,不少觀眾或許也都認為錄影藝術艱澀難懂。因此要揭開錄影藝術之謎,了解錄影藝術的魅力究竟何在,或許同“中國錄影之父”或也被稱作“中國錄影教父”的張培力一塊兒來聊聊天是最直接的方法了。
張培力1957年生於杭州,1984年畢業于杭州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前身)油畫係,目前任教于中國美術學院新媒體系。他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等藝術重地開個展,作品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龐比度藝術中心等世界級藝術機構收藏,也三次受邀參加威尼斯雙年展。
可以想像,成長于六七十年代的張培力年少時期經歷了中國文化大革命的衝擊。然而就算在那波濤洶湧的歷史洪流當中,張培力身邊的人也為他保留了一座小小的探索藝術的堡壘。不僅張培力的父親支援孩子的興趣,給他買畫畫的用具,年少的張培力也像歷史上很多藝術家那樣,遇到了願意扶自己一把的貴人。
“文革的時候有一個鄰居對我影響很大。他比我大十幾歲,原本被派到寧夏下鄉,但結果因病回杭州。他會拉小提琴,家裏有很多古典音樂唱片,父親還曾留學英國。他的一幫朋友,父母都被批判,後來也有被打死的。他發現我在繪畫方面的興趣,很願意讓我跟他們一起。我一方面怕他,一方面崇拜他。他介紹朋友教我畫畫。那個朋友是名木匠,會拉琴也學過畫。所以小學三年級開始,是木匠教我素描、結構、比例等,就不再像以前那樣隨便亂畫。我那時候的夢想就是要考進美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