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為學者師、為師者范—劉菊清教授工筆花鳥畫賞評會綜述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1-18 09:26:08 | 文章來源: 百雅軒



《一支紅艷露凝香》64×63,1996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丁寧評價“作品中體現的灑脫和自由是通過經驗的累積和實力來呈現的。比如《江南春曉》裏鴨子的神態,表達的完全是一種運動中的狀態,我很少在工筆畫中看到。”



《江南春曉》65×130,1979

第四,廣泛吸收姊妹藝術和外來藝術為己所用。

劉菊清教授創作的又一特點在於廣泛吸收姊妹藝術和外來藝術為她所用,如將古典詩詞融進畫的意境,使作品具有詩意而更耐人尋味;吸收外來造型方法到傳統意象造型,吸收能為所用的光色變化規律,豐富畫面效果等。同時,根據社會的需要以及民眾的喜聞樂見的題材,不斷吸取民間繪畫和工藝中的造型色彩,特別是把民間寓意中的一些能夠激發大眾審美情感的藝術方法,融合到自己的作品中,從而在色調和畫法上既區別了她的老師,又不同於北派,形成了她審美上的特點。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教授羅世平説到:“劉教授的意境取材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詩意。從畫中直觀的就能感受到,每一幅畫的名稱都是很講究的,都是圍繞畫的意境提出詩的境界。中國畫的要點,不管是花鳥還是寫意,文學還是繪畫,詩與畫之間在某種程度上沒有界限。劉教授的畫很有韻味,值得人慢慢去琢磨,讓你很細的去看、去體會,體會詩中的意境。”

羅教授還談到:“她的好幾幅作品都是從民間繪畫中取材,把民間元素協調起來,而不是簡單的移植。比如在她的有些畫作中,不憚使用濃艷的色彩,這不是一個文人畫家所慣用的表現方法,而她的顏色用得那麼濃艷,卻又能夠很好地協調起來。這個做法有民間繪畫營養的轉移,這也是劉教授在工筆畫中特別值得關注的一點。”

人民日報美術室總編輯邵劍武這樣評價劉教授對於古典詩詞的運用:“在劉教授的作品中體現了她對古詩詞的深刻理解,而且帶有女性特有的細膩委婉的氣質,在詞和畫法的結合上堪稱典範。在這裡,一方面向劉教授表示敬意,同時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和欣賞到她的作品。”

第五,教學方法系統高效,藝術教育碩果纍纍

劉菊清教授既是一位異常努力和勤奮的畫家,又是一位得力得法的藝術教育家。劉菊清教授在50年的工筆花鳥的教學與創作中,始終沒有離開過與教學相關的努力,她以技法系統化而具有可學性為教學目的,將素描造型方法融進傳統寫生中,創造了既快捷又較生動的直接寫生法,又摸索出寫生— 白描—臨摹的迴圈教學方法,使學生較快理解傳統畫法並運用,形成了獨特的教學風格,並編寫出多本實用的教材和專著。她認為繪畫技法再難,都有規矩和法度,通過學習都是可以掌握的。教學最重要的也最難的是教給學生繪畫技法以外的東西—這就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對中國畫的理論研究,沒有紮實的文化修養就談不上傳承和發展。在劉菊清教授的辛勤教誨下,門下弟子多達數百,如今已是桃李滿天下。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著名工筆畫家蘇百鈞認為劉教授在當今最大的貢獻其一是對工筆花鳥畫的傳承。劉教授對傳統藝術成果的傳承,又培育了一大批優秀藝術人才;同時她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劉教授的教學方法首先是寫生,然後到臨摹,再到寫生。這看起來簡單,實際上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因為現在大部分學生都是先臨摹後寫生,這裡面其實區別很大,因為先寫生保留了學生對大自然的認識,而不是用一個模式去套。寫生之後再臨摹,琢磨精品是怎樣創作的,然後再寫生,就會有不同的體會。我本人也從事教學工作,我覺得劉教授的這種教學模式下能教出一批畫壇名家來不是偶然的。她的教學方法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值得我們認認真真去研究。

評賞會最後,陳履生對各位專家學者的發言進行了總結,劉菊清教授在藝術上取得的傑出成就和對學生的無私奉獻令其具有大師的風範和獨特的人格魅力,本次賞評活動的意義不僅在於立體的呈現劉菊清教授在工筆花鳥畫曲折發展歷程中的人生軌跡和創作與教學方面的成就,並對她不懈努力的執著和開拓精神表達崇高的敬意。更為重要的是,想借此次活動鼓勵更多有志於從事工筆花鳥畫創作、研究、教學的有志之士們通過深入研究劉教授這一個案,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將中國工筆花鳥畫推向更高的巔峰。

   上一頁   1   2   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