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式現場
2011年12月3日,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瀰漫”中國館在北京得以“再現”,以“瀰漫·北京”為主題的當代藝術展在798悅·美術館開幕。從威尼斯到北京,策展人彭鋒與五位參展藝術家潘公凱、原弓、蔡志松、楊茂源、梁遠葦為中國觀眾演繹了不同的瀰漫之旅。
開幕式現場
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以“瀰漫”為主題,以茶、荷、白酒、熏香和中藥五種氣味的瀰漫為美學意象,展出《融》、《空香6000立方》、《浮雲》、《器》和《我請求:雨》五件作品,這些作品不僅與視覺有關,還分別從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多方全面打通觀眾的感覺,具有很強的互動性和現場性。因此,將“瀰漫”搬來北京,將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呈現在中國公眾面前成為策展人和主辦者的共同初衷。
開幕式現場
由於展覽時間、季節、氣候、場所都發生了變化,威尼斯雙年展上的展覽已經不可複製。此次“瀰漫·北京”是對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的再創造。策展人和藝術家充分考慮了北京的氣候和展覽場所,將威尼斯雙年展上以原弓和蔡志松的作品“雲霧繚繞”為主的展示效果代之以潘公凱“漫天大雪”的美學意象。策展人表示,瀰漫不一定僅僅是氣的瀰漫,還有香的瀰漫、雪的瀰漫、雨的瀰漫以至於感覺的瀰漫。但同樣是“瀰漫”,除了意象不同,“瀰漫·北京”還多了文獻性的展示,梁遠葦的作品《我請求:雨》便是以文獻的形式展出,將藝術家構思和理念形成的整個過程展示出來。展覽如同“瀰漫”的主題一樣,是一個不斷生長、變化和延續的過程。
美學家、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名譽院長葉朗致辭
潘公凱的作品《融》位於展廳的入口處,作品三麵包圍展示,以霧氣、漫天大雪和荷香渲染“瀰漫”氛圍,有別於威尼斯雙年展上的狹長甬道和冷氣製造的雪天冰冷感,讓這件作品有了全新的美學意象;原弓的作品以威尼斯雙年展上《空香》展出的影像記錄為主;在原展中,楊茂源的作品《器》以大大小小形狀顏色各異的陶器組成,任由觀眾自取帶走。藝術家希望觀眾能通過隨手拿走陶器的行為而感受和分享展覽的生命力,剩下的很少部分的陶器,就具有了文獻的意義和價值;《我請求:雨》的作者梁遠葦是五位藝術家中唯一的女性,其作品瀰漫的是白酒的味道,以一定的人文背景和作品與環境的關係表達藝術家順勢、借力的態度。
參展藝術家、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潘公凱講話
以具有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主題策劃一場當代藝術的展覽是具有多重意義的。著名美學家葉朗認為中國古人具有將日常生活審美化和對香的審美的古老傳統,將中國傳統的美學思想融入當代藝術的傳播語境更加顯示了傳統在當下的價值。
策展人彭鋒講話
據悉,此次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的整個展覽方案已經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編纂成文獻,以“瀰漫”為主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也將於4號、5號召開,接下來,“瀰漫”或可前往不同的國家和城市展出。此次“瀰漫·北京”將持續至12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