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夢波工作室內的遊戲機
較勁:在2012之前對新媒體説再見
百度搜索“馮夢波”有39200條記錄,如果加上“新媒體”一塊搜的話有22000條,那可以説明的是半數以上的新聞都是和新媒體相關聯的。可是當事人卻有些討厭這個詞,“我得説明,我最近有點兒很煩,所謂的新媒體。”
“提起新媒體,可能聽起來是一種褒義,感覺新嘛,人總是有一種喜新厭舊的念頭存在,我覺得肯定是有老有新的,但是新不意味著就是好,藝術史可以證明這一點,絕對不是越新越好,肯定不是。仿佛就是在説人類進步,在進步,這是胡説八道。人類什麼時候進步過?從來沒有。”在馮夢波眼裏,有一些詞彙、言語總是很容易引起人的誤解,新媒體亦如此。
近年來新媒體愈來愈受關注,國內很多院校紛紛開設了新媒體專業,也有報道稱,國外已經把電子遊戲算入藝術行業了。按道理,對馮夢波這應該是好消息。但是馮夢波認為新媒體算不算藝術根本不是誰説它是藝術就可以稱之為藝術的。
“藝術都是這樣的,比如攝影,我們也不知道哪一天宣佈攝影是藝術的。包括電影一開始都是屬於街頭賣藝的,雜耍的,新媒體也是這樣的,並不是説在美國辦了一個電子遊戲的展覽,電子遊戲從此就成為藝術了。這只能稱其為一個事件,對我們這些喜歡這類東西的人,得到承認也好,不被承認也好,我們就是喜歡,是不會管官方、權威是否承認的,不會去在意這些的。”馮夢波説道。
現在在央美授課的他,給學生講課時更多的也是從藝術的角度,儘量不去講技術,他覺得技術更新總是很快的,而自己要做的並不是使自己用電腦的創作成為一門技術。在課堂上,他更多的是和學生分享自己曾有的一些經歷以及如何將作品的想法一步步實現,上的課不多,但力所能及地做一些指導,而這個過程令他感覺很輕鬆。
面對一個藝術家,習慣性地要去評判他成功與否。參與到重要的展覽、進入到重要的收藏當中總是很重要的評判因素,而馮夢波素來被認為是走在前面的人,他在藝術上的創新至今都難找到第二個能夠把電子遊戲和藝術融合在一起的人。對於就此定義他為成功藝術家的評價,他很淡然地表示自己已過了會認為參加這種展覽就很成功的年紀了,他反問到:“我能算成功嗎?我自己覺得不算,覺得差遠了。”
確切來講,有這種反問才是合乎情理的,心底對藝術的熱愛總是難以平復的,沒有可以就此停歇的理由,沒有可以自我複製的成功模式,有的是不曾圓滿的追求,所以才有1993年認為“繪畫是一種缺乏挑戰性的方式”選擇用電腦做藝術的馮夢波,也才有現在認為“我就想每天擺弄紙墨,就是畫畫,想畫畫玩兒,我真的挺嚮往畫畫的,但是我也覺得這是很大的挑戰”的馮夢波。
而即將於2011年10月28日在今日美術館舉辦的展覽《夢波2012》或許將是馮夢波專注于媒體藝術期間的最後一“秀”了,這次還在2011年間辦的名為“2012”的展也是出於馮夢波的一種“玩兒”,他説:“叫2011我覺得沒意思了,叫‘2012’聽著挺那什麼的,覺得好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