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藝術家幸鑫作品參展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8-02 17:44:54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個人結構”主題展(PERSONAL STRUCTURES)是由荷蘭策展人卡琳•德容(Karlyn De Jongh)和莎拉•戈爾德(Sarah Gold)策劃的第五十四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平行展部分的重要展覽,展覽時間從2011年5月31日至2011年11月27日。“個人結構”主題展在本博皇宮(PALAZZO BEMBO)呈現了從5個大洲,12個國家來的28位藝術家的作品,其中包括塞爾維亞的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美國的卡爾•安德烈(Carl Andre)、約瑟夫•科蘇斯(Joseph Kosuth)、勞倫斯•維納(Lawrence Weiner),日本的遠藤利克(Toshikatsu Endo),南韓的李禹煥(Lee Ufan),奧地利的赫爾曼•尼奇(Hermann Nitsch)、阿努爾夫•萊納(Arnulf Rainer),荷蘭的雷內•雷爾特梅爾(Rene Rietmeyer),中國的幸鑫(Xing Xin)等。

“個人結構”是國際藝術事務基金會(GLOBAL ART AFFAIRS FOUNDATION)從2005年開始持續支援的一個由全球不同文化根源的藝術家參與討論的主題。這是最為偉大主題中的一個——如此的偉大以至於我們永遠無法如此自以為是的去想像我們能公正地對待它;並且它離我們如此之近以至於我們永遠無法逃離,無論是我們的思考或是行動,無論是生活亦或是藝術。

“個人結構”展覽開幕當晚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上千人到場。其中有奧地利總統及眾多隨員、眾多藝術史論家、美術館長、獨立策展人、藝術家、藏家及眾多藝術類專業媒體。

 

策展人Karlyn De Jongh和Sarah Gold對幸鑫作品的解讀

1)西方世界對1930年前所有中國藝術家的造詣十分敬重。每個人都喜愛那些史前的石器,夏、商的銅器,秦代的俑,隋、唐的陶,宋代的瓷等等。中國在最後一個朝代結束後,受世界格局變動的影響,國內動蕩,使高品質的當代藝術停滯不前。西方普遍認為中國先鋒藝術因此在二十世紀80年代前都沒有得到發展。現在,在過去的30年裏,特別是在過去的10年裏,突然有很多中國的當代藝術家涌現出來,無處不在。我們的驚奇並不代表中國藝術家和西方藝術家本身有什麼不同,只是西方需要了解和承認很多新興的中國藝術家的存在——那些好的和並不那麼好的,但真的是很多很多的中國藝術家。這對很多人來説是個梗,因為這完全的改變了世界範圍內的藝術的面貌。鋻於此,幸鑫展示他自己,以及“中國人”的概念,是對“什麼被看作是藝術”的發展上的影響,是對藝術史本身上的影響。

2)幸鑫的行為強烈的表達了許多西方人(藝術家、藝術評論家等)的很多想法和恐懼。我們都注意到突然間很多中國藝術家的來臨以及他們所帶來的我們所不知道的藝術及其後産生的影響。我們有種感覺(在好的和壞的方面),“你”,中國人,將會超越我們,取代我們。(不僅是在藝術上。)在一個西方的展覽上,一個中國藝術家被關在裏面,墻上由策展人寫著:“中國藝術家,一度被認為幾乎滅絕,而現今在全球範圍內大量出現。這個“物種”十分聰明,工作認真,對自己的信仰十分虔誠,……”。以這樣的方式,幸鑫迫使西方人去面對他們自己對中國人、中國藝術和中國藝術家的想法和恐懼,並強迫他們必須讓自己更開放,讓中國人、中國藝術和中國藝術家,也就是“你”,進入他們仍然只充斥著西方藝術的社會。以緊鎖著的方式展示自己,對於西方人來説:“你”在監獄裏,這讓我們蒙羞;我們必須反思自己是如何對待中國藝術家的,是如何整體的看待和對待中國人的。

3)幸鑫的行為和謝德慶所做的行為非常不一樣。謝德慶的作品是關於時間、忍受限制、自我限制,他的自我監禁也可以看作是對他當時非法移民美國的身份隱喻,由於隔絕和恐懼而“被監禁”。所有藝術界的人士都會很清楚,這個行為,僅是藝術家幸鑫的選擇。

 

幸鑫作品介紹

《2011年,在一個西方的展覽上展出我自己》是樣的現場:我被鎖在一間約五平方米,有著如監獄般的鐵柵欄門的房間裏。我穿著筆挺的西褲,赤裸著上身,西服、襯衣、領帶、禮帽、錢夾、墨鏡、手錶整齊的擺放在房間一角(我穿戴的所有東西都是世界頂級名牌,但都是“A貨”)。每天,在展館開放的時間段我就這麼呆在那裏,什麼也不幹,人們可以隨意的觀看我,一個中國藝術家,一個中國人。傍晚,我穿戴整齊離開房間,人們仍舊可以隨意的觀看我,我依然是作品本身。展示持續30天。

這是一件簡約的作品,因為我做的只是展出我自己而已。但它,卻是飽含了今天的我對生存的空間和自我的認知。

中國的今天,欣欣向榮。由於之前百年的動蕩,無人不歡心於活在了經濟浪潮的春風中。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世界範圍內的經濟戰鬥逐漸也在這個沿用了多年計劃經濟體制的國家展開。股市,樓市的跌宕起伏不斷培養著人們對金錢的慾望,越來越快的通貨膨脹更是催化了人們對“經濟”的談論與參與!(我無意反駁改革開放的正確性,因為我贊同。只要再經過幾代人,中國的社會、意識形態......將越來越人性。)但在這樣的氛圍下,任何非經濟領域的線性思考都會被漫天飛舞的經濟話題所攪擾,使之斷氣,在學術上停滯不前!

很容易想像:當“每個家庭”的茶余飯後都在討論投資、回報、利潤的時候,還會有哪能是安靜的?學府?當然不!在這樣的時代,教授們也是理所應當羨慕富裕的異國同行們;或是被這混亂的局面攪擾得不知所云。所以不要期望在那裏找到些什麼異樣!

知曉這些,讓我很沮喪!作為一個“人”,我認為生命不該只是這樣而已!故我選擇了現在的生活,選擇了以藝術家的外衣來包裹住自己脆弱的勇氣!我抗爭,抗爭那看不見的力量。我迷茫,因為我的家人、情人、友人比我更加的迷茫!

作為一個藝術家,我時常失落、恐懼!“失落”于中國的今天也許只能是由所有藝術家與作品形成的整體面貌來構成一個學術課題,而很難找到個體亮點去影響世界;當代藝術的如火如荼,在我看來只是西方人的獵奇與東方暴發戶們的投機!而“恐懼”是因我看不到自己到底有多庸俗;我能判斷,人非荷花,不能出淤泥而不染!

在這個生活無處不經濟的社會,在這個投機的時代,我只能強迫自己認定:“既已生在此時,只願能盡力披荊斬棘,活得逍遙自在!”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