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8日“天高雲淡——紀念宋步雲誕辰100週年藝術回顧展”中國美術館即將開幕,該展全面反映宋步雲從藝70年各個時期、不同領域的風貌和成就,展覽持續至12月5日。
宋步雲(1910—1992),山東濰坊人。生前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是我國傑出的美術家、藝術教育家和藝術活動家,新中國第一代繪畫大師,是徐悲鴻學派的傑出代表之一。
宋步雲早年留學日本東京大學專修油畫,創作大型油畫力作《流亡圖》。1937年,毅然回國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創作了大量宣傳抗日的木刻作品。四十年代,執教于重慶中央大學藝術系和重慶國立藝專,曾舉辦七次個人油畫、水彩畫展,轟動西南畫壇,成為中國早期油畫、水彩畫卓越代表。1946年應徐悲鴻先生之聘,與吳作人等接管並籌建國立北平藝專,任副教授,兼庶務主任、代理總務主任,為開展進步美術教育、建校、護校、迎接新美院奠基,做出了重要貢獻,是中央美術學院創始人之一。
宋步雲的作品銳意出新,他秉承寫實主義的風格,同時兼顧印象畫派的視覺效果,注重神韻,講究筆觸,追求色彩的細微變化,並且在立意與構圖上吸取中國畫的精髓,大膽創新。他的作品既蘊涵渾厚質樸的古典美,又洋溢著充沛的新時代精神。尤其是在建國初期,他創作了一大批反映古都北京風貌的油畫,具有溫馨蘊藉,清新典雅的美學品格,並能在變化中求統一,豐富中見協調,無論是從氣勢、構思還是手法上都顯示出了大家風範。
吸收西方繪畫的技巧以豐富中國畫的表現力,是宋步雲長期追尋的目標。在中國畫創作中他繼承傳統之精華,同時把西畫的造型手法和瑰麗的色彩引入其中,並巧妙地將西畫的對景寫生與傳統繪畫寫印象、寫感覺的方法結合在一起,為提高中國繪畫的語言地位,探索豐富中國畫表現力開創了一條新途徑。他以獨創的藝術語言豐富、充實、發展了傳統繪畫,成就卓然。《人間重晚情》、《萬壽圖》等作品中有印象派的色彩感覺,水彩畫的空靈情蘊和中國傳統繪畫特有的審美理想和意境構成。他以老健的筆法所作《蟠桃圖》,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對生活的深入理解和繪畫語言的獨特把握,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