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第二屆“山水”展關注H20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1-11 11:29:40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參展作品:



賈奈娜•查普作品《血,海》

  創作靈感節選自伊泰洛•卡爾維諾《時間零》

  生命尚未出現時的海洋環境並沒有因為後來細胞的誕生及其漫長的生物進化到人的出現而發生巨大的變化。最初起源於始生紀海浪裏的細胞,與在人類的動脈裏流淌的細胞並無二致。海洋為第一個活細胞和第一個多細胞生物的誕生提供了氧氣和其他構成生命的必要物質。事實上,我們血液的化學構成和生命的發源地海洋非常相似。隨著日趨複雜的生物進化,如何維持最大量的細胞與液體環境接觸的問題已經無法僅僅依靠擴張外表面來解決:具有中空結構的生物體由於可以吸納海水而佔據了優勢。但是,只有當這種具空腔結構生物體的分裂活動進入血液迴圈的系統,才能實現氧氣的輸送進而保證多元細胞的進化,由此才使得今天的地球生態成為可能。曾經孕育生命的海洋,如今正在這些生命的身體內部。



比爾•維奧拉作品《洗禮》

  雙視頻畫面最初同時出現兩股平行直落的水流。一女一男的身體軀幹同時走進左右兩個螢幕背景處的對應位置。兩人同時緩緩向前移動到聚光處,並把手窩成杯狀接水。水落在手上濺開水花的慢動作畫面瀰漫著靜謐、冥想的視覺情緒,深化了整部影片的感性體驗。洗手的鏡頭持續數分鐘後,畫面逐漸模糊淡化。維奧拉形容這個作品類似于日本禪宗寺廟裏的凈化儀式。



宋冬作品《觸摸百年》

  水是命之源,亦是一面自由的鏡子。她自由,多態。但她樂於依附成型,一桌、一器、一河床都能限定她的走向,控制她的自由。她一旦使起性來,吞天浸地一派汪洋。水是喜亦或悲?人生無常,水亦無常。百年似久,實為一瞬。水鏡映之,若虛若實。手掌觸之,大近若遠。史事人物,觸之隨散。似執似放,離之又現。人水相伴,去之何方? ——宋冬 拙于沙河毛庫燈下 2010.11.7



王功新作品《雨,或水》

  都説“水是生命之源”? 什麼是“水之源”呢? 人們是否體驗過一場大雨下在室內空間裏,它是“雨,或水”?我希望傳達一種在現實與非現實之間的、不確定的、不安的對“雨,或水”的視覺體驗。當我們對水賦予更深刻的含義,“綠色”在人們的生活中就不會消失。 ——王功新

  關於山水自然保護中心藝術項目“鄉村之眼 - 記錄中國水源地的環境與文化”

  保護中國的水源地,希望在於傳承當地鄉村社區的生態文化。從2007年起,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發起了“鄉村之 眼”計劃,“讓村民拿起錄影機”,通過為鄉村社區提供影像創作方面的培訓,讓他們掌握獨立創作影像的方法,並提供基於影像的交流平臺。這裡展示的十部作品,是“鄉村之眼”在過去四年的成果,是人與自然關係的草根化表達。參展的十部作品來自西南山地、暨青藏高原東緣連綿起伏的自然景觀中的鄉村作者。這裡是世界上最豐富的自然生態地區,是亞洲多條大江大河的水源和涵養地,雅魯藏布江、伊洛瓦底江、怒江(下游稱薩爾溫江)、瀾滄江(下游稱湄公河)、長江、黃河都發源或流經此地,其下游養育了世界近四分之一的人口。這些草根作者的記錄,讓我們回復環保原初的起源,就是留住家鄉的美好的環境和文化。這些自然孕育的豐富獨特的文化,從可以觸摸的民間藝術和歌舞文化,到更加深層的生産生活方式和精神信仰體系,精彩紛呈,很多還未被記錄。快速消失的自然,隨之快速消失的是她養育的文化和傳承文化的山地、草原的村落。在工業化和現代化危機重重,發展失衡沒有解決方案的時候,人類尋找新的平衡,無論是通過創造超越的技術方案,還是尋求新的呼喚心靈的力量,都需要我們重新看待我們的自然和環境。這裡也是中國所剩不多的保存尚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