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韻•畫韻
藝術來源與生活而又高與生活。張靜深諳個中的道理。但要想高與生活,就必須到生活的源頭中去。正因為此,她經常外出寫生、采風,從生活中積累素材,到大自然中尋找靈感。濟源市組織畫家進山寫生,她一次不落。大家翻山越嶺,露營山間,因為常常只有她一位女性,又只有一頂帳蓬,她不便和男畫家們擠帳篷,就只能自己在冷風中看護篝火。她為近距離地觀察獼猴,數十次單獨去太行山獼猴自然保護區寫生,沐雨梳風,踏遍深山老林,常常追隨猴群,一觀察就是大半天,然後再勾勒出一幅幅獼猴素描。在獼猴區寫生的基礎上,她創作出了18米長卷《太行精靈》,38隻獼猴在山林中跳躍攀援,姿態各異,栩栩如生,意趣盎然。山林、動物和諧相處,自然生態妙趣橫生。她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審美情趣傾注于筆端,營造出一個純凈天然的藝術新天地。
張靜愛梅,更把梅花視之為梅師梅友。為了畫好梅花,她多次到北京中山公園、蘇州梅園、鄢陵梅鄉等地觀察、寫生。久而久之,生活的積累,她對梅花的神韻有了自己獨特的感悟和見解。
1996年,她應邀參加了中國民族書畫院組織的“民族書畫萬里行”采風團,先後到祖國的許多名山大川寫生。這期間,她接觸了全國各地的許多畫家,虛心求教、細心揣摩,感覺繪畫技藝提高很快。1996年,禹州市政府要到香港舉辦“中國鈞瓷香港國際研討會”,面向全社會公開招標會徽設計。她設計的會徽一舉中標,並被研討會組委會聘請為美術設計,參與了研討會的全程設計,又編輯出版了《中國鈞瓷珍品集》、《中國鈞瓷》等畫冊。
1997年。她在濟源成功地舉辦了個人書畫展,這在當時的濟源成為一件轟動的事情。憑藉著這份執著與努力,張靜在濟源及周邊地市成為家喻戶曉的畫家,收藏她的作品的人逐漸多了起來。許多青年人結婚,都為能在新房裏挂一幅她的梅花作品而自豪、而炫耀。
張靜的畫路很寬,山水、花鳥、人物都能畫,而梅花是她最愛的題材。她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坎坷崎嶇,經歷了無數的失意和磨難,但她沒有知難而退。她畫梅,梅花的精神、品質,反過來又是激勵、鼓舞她不懈追求的動力。她畫的紅梅,神清氣爽,超凡脫俗,品質高潔;她畫的紅梅,鐵骨錚錚,枝挺花艷,暗香沁人,春意盎然,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她的《報春圖》筆墨簡樸清雅、蒼勁率意,筆墨生動、神韻沛然、氣勢博大,融合傳統文化藝術和現代審美意趣于一體,表達了梅花的高雅、聖潔,觀者耳目一新,心靈得到洗禮,靈魂得以昇華,自然對群眾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作用。
她的《暗香浮動月黃昏》表現了滿月澄明,夜色融融,月光下的臘梅枝茂花繁。她兼工帶寫,筆墨嚴謹,筆法飄逸、揮灑自如,是畫家化身自然韻律之中,流蕩著無限生機氣韻的生命精神,臨圖觀賞,似能嗅到空氣中花香濃郁,沁人心肺。她通過花草、禽鳥、動物的自然美的描寫來比擬人事,追求借物抒懷,緣物寄情的效果。
她的梅花扇面構圖多樣,佈局簡約,清麗雅致,色澤多變,在方寸之間盡顯梅花的不同風姿和各種神韻。她從虛靜中求淡雅,心神專注而又嫺熟精到地駕馭著虛實相生的筆墨技巧,精妙地去構築筆墨、色彩、造型與意境的和諧統一,傳達著美與善的和諧主題。
1997年,張靜在擔任電視教學片《少林寺十大名拳》、《中國嵩山少林寺武功傳世秘籍(少兒篇)》的美術編輯時,與少林寺結緣,她長期在嵩山少林寺體驗生活、寫生、創作,結識了許多武僧朋友。她在木魚聲中聆聽高僧論道,在演武場上觀摩少林拳法,對佛學有了全新的領悟,她非常想將這種領悟付諸於畫筆,展現在宣紙上。當她聽説1500年前,達摩祖師在嵩山面壁時,見寒冬臘月在嵩山絕頂有雪中紅梅紮根山崖,淩霜傲雪時,靈感迸發,夜不能寐。她想:中國武術博大精深,而梅花則是中國人所鍾情的花卉,如果能把武術姿態和梅花神韻相結合,通過國畫藝術表現出來,定能得到全世界華人的共鳴,定能更好地弘揚中華文化。
多年的積累和感悟,一朝噴發。整整七天,她把宣紙鋪在走廊上,趴在宣紙上,揮毫潑墨,一氣呵成,創作出了一系列融少林武術招式于梅花傲骨的《少林鐵骨紅梅》。其中一幅高170釐米,長550釐米的《少林鐵骨紅梅》:山腰雲霧瀰漫,幾道山嶺上五六株梅樹紮根山巔,發達的根系緊咬岩石,一副鋼枝鐵幹,巋然不動之勢;枝頭梅花怒放,在氤氳的霧氣上、黝黑的岩石上跳動著艷紅的音符,頂風抗雪,淩寒傲霜。這幅畫集山水畫和花鳥畫技法于一體,相互融合貫通,相映成趣,更好地表現了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給觀者的視覺和心靈以強烈的衝擊的震撼。這種博大、深沉、鮮活與蒼茫的宇宙、自然、生命的情懷正是藝術的至高境界。專家鑒定評語是:“筆墨蒼勁,設色艷麗,形態生動,佈局嚴謹,頗具神韻。”
張靜的少林鐵骨紅梅組圖,每一幅都是少林武僧的一個武術動作,她將小洪拳、大洪拳、六合拳、七星拳、梅花拳、炮拳、羅漢拳等的一招一式及禪意都融入梅花構圖中,用國畫這種國粹形式來表現。那一株株紅梅,紮根山岩,根系裸露,咬定青山,巋然不動;她從佛教的博愛角度審視歷史的滄桑與自然的變遷,去謳歌中華民族的淩霜傲雪、百折不撓的高貴品質和情操。
正是她的這個創新,使梅花的構圖、筆法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藝術層面!這是對中國畫傳承、發展的一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