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産平遙古城19日迎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的10歲生日。曾多次策展、參展的台灣著名攝影人鐘永和、莊靈説,這座擁有2700多年曆史的古城,正在向世人呈現一座絕美的視覺語言文化城市,並當之無愧地成為國際攝影藝術展舞臺的代名詞。
“經過連續10年不懈的努力,如今的平遙國際攝影大展不僅見證了世界攝影影像美學過去10年的變化發展,並且正在以加倍的自信,為世界攝影美學勾勒出一幅未來的發展藍圖。”70多歲的台灣著名攝影人莊靈説。
6.4公里長的平遙古城墻,完好地圍護著一個研究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發展歷史的“活樣本”。古城內2平方公里多一點的土地上,縱橫交錯著100多條大街小巷。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平遙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2001年,平遙率先創辦中國首個國際圖片展示交易盛會——“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記者從組委會方面了解到,平遙國際攝影大展舉辦10年來,參觀展覽總人數超過160萬人,參會中外攝影家1.6萬多人,各種流派風格的圖片8萬多幅。平遙國際攝影展圖片除在古城內展出,還在美國、法國、澳大利亞等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舉行了精品巡展,被業內譽為“全球攝影人的奧斯卡”。
“平遙十年在國際攝影界,甚至近代中國攝影史上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烙印,它開啟了華人攝影視野和國際影像藝術的聯結。”鐘永和説,2010年平遙攝影大展主題定為“信心·力量”,具有開創更廣闊的國際影像視野的深遠意義。
“古城的老建築與世界上最年輕有力的新藝術之一攝影術之間,形成了巨大的對比和趣味。我們不僅閱讀照片,更重要的,我們還閱讀展覽。”平遙攝影大展藝術總監張國田説。
的確,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從來就不缺乏好的照片,然而展覽本身卻始終存在著進步空間。莊靈老人回憶當年首次受邀參展的情形,至今仍記憶猶新。當時,他帶去了自己的系列作品“文人父親”,幾乎和所有受邀參展的中外攝影家一樣,他們的一張張作品就被斜靠在古城內各式老建築的古舊木桌、茶几、有靠背的椅子或窗臺上。
“他們絕大部分都欠缺起碼的照明,甚至連便於觀眾欣賞迴旋的空間都沒有。”老人説。
九年之後,平遙國際攝影大展的展區不僅有了極大的擴充,而且空間的設計和利用更是令人稱絕。“它和當今世界先進國家主辦的國際攝影展相比,不僅毫不遜色,許多地方甚至更有超越國際的亮麗表現。”莊靈説。
大展就是一場視覺對話,不僅是策展人與拍照者之間的交流,更是策展人與觀眾、拍照者與觀眾的思想傳遞。在眾多攝影人看來,得益於此,才使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得以具備不斷反省、不斷前進的動力。
在台灣老、中、青三代攝影人的眼中,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儼然成為一個特殊的展場。5次參展以來,台灣攝影家多元的藝術表現、百花齊放的專業成果,已經引起大陸攝影界的廣泛注意。
“平遙攝影大展在前進,並且成為全球‘中國熱’中一個具有標誌性的國際文化活動。”鐘永和説,此刻,許多著名的西方攝影經紀人、藝術評論者仍在古城內的各個角落,細細尋找著最具中國文化內涵的各類影像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