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從鐘鳴到薩特》巴黎個展——北京啟動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14 18:34:41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鐘鳴是誰?答案簡單,一個油畫家而已。薩特無須介紹,法國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現代的資訊搜索工具能夠得到更翔實的答案。 將兩人聯繫起來,並非是刻意的。而是因為他們確實有某種因緣:30年前,鐘鳴先生以《他是他自己——薩特》(當年被法國駐中國大使館收藏)這幅作品在中國美術界掀起了關於“畫家是否應該有自我表現意識”的大討論,中法間的兩個人物就此聯繫起來,用我們中國詞彙來解釋,就是“邂逅”,這也是我們“尊府空間”年度主題的開始。
將鐘鳴先生的巴黎個展北京啟動展主題定為“邂逅•激情”,強調的“邂逅”是一種緣分,而激情則是彰顯的一種生命源泉、藝術的活力。
鐘鳴和拉法蘭
蘇格蘭國家現代美術館館長DOUGLAS HALL曾對鐘鳴有過這樣的評價:20世紀80年代鐘鳴剛到英國愛丁堡時,以中國的傳統藝術風格被當地美術界所歡迎,人們將他作為中國傳統筆法的化身。我深信鐘鳴,以其對東西方藝術的知識,繪畫技法的能力以及永久的“中國性”,必將能為世界藝術之林留下重要一筆。
鐘鳴此次巴黎個展由法國前總理拉法蘭先生策展,所展出的近二十幅作品多為人物肖像,以“人臉”的不同表情濃縮了自己的藝術成就,體現對視界的不同認識和思想的源點,中國古語雲“喜怒形於色”,通過對面部的研究,可以洞察人的內心世界。因此,有人説過,臉是五官之基礎,用畫筆勾勒不同的臉部表情,並非易事。通過對鐘鳴先生新作的欣賞,我們同樣能感覺到臉部表情之後的思想世界。談及畫臉的初衷,鐘鳴先生認為“豐富多彩的自然界,各種不同內容的臉,覺得有意思,耐人琢磨,畫原本只是為了看的。畫些輕鬆的畫兒,或許能夠讓自己不沉重。”
30年了,在佔據鐘鳴藝術生涯重要階段的30年間,有著敏感神經與活躍思維的鐘鳴,從未停止過觀察、放棄思索,通過他的作品,我們可以從時空的縱深中感悟生命,從生命的縱深中觸摸心靈。
從當年的《薩特——他是他自己》作品開始,到《我是我自己——鐘鳴》展覽,不難看出畫家的自我意識得到了強化,藝術家的風格成型了,看似信手勾勒的線條實則充滿力量,這力量來源於作者的精神關注與思想碰撞,説到底是心靈的力量,而我們的理解是一種藝術家為藝術獻身的激情。 “邂逅•激情”就是一次欣賞藝術,與激情藝術幸運接軌的隨緣交集,我們覺得:繪畫可以停留于單純的視覺表達,但也可以是一種心緒呈現,成為關於生命意義的獨特表白,作品存在之處,自有觀者感悟,識者心領,慧者神往。
30年前,曾因創作“薩特——他是他自己”一幅油畫而在中國美術界掀起“畫家是否應該有自我表現意識”大討論的著名油畫家鐘鳴先生,將於9月16日在法國巴黎舉辦個展,此次展覽由法國前總理拉法蘭先生策展,展出的近二十幅油畫作品,均為肖像,畫家力求通過此次命名為“臉”的展覽,通過對臉部表情的勾勒,展現臉部表情之後複雜的思想世界。
其中一張“臉”名為《人比黃花瘦》,畫的是歐洲一位老年婦女的臉,通過描述她的臉部表情,展現出了滄桑歲月的留痕,同時又能讓人聯想起她年輕時期的風光。而畫家又通過創作,在其臉上注入了作者的想像,因此通過觀摩她的臉,也能讀出光陰、時空變化的故事。鐘鳴先生表示,作為畫家,我喜歡畫臉,每個人有不同的臉,即使是雙胞胎,也有細節的不同,而不同的臉就有了不同的故事,通過臉部表情來探知的過程是一件有趣的事,其間有耐人琢磨的,引人思考的韻味,畫原本是為了欣賞的,因此畫些輕鬆的畫兒,可讓自己和別人都不沉重。鐘鳴不是一個高産畫家,但是每一幅作品都經過了認真的構思,無論風景還是肖像,都體現出了他對大自然、對人物的個人理解,可以説每一幅作品都是用心畫出來的。在鐘鳴隨身攜帶的速記本上,可以輕鬆看到一幅幅速寫,記錄令人感悟的一切是鐘鳴的習慣。近年來,鐘鳴先後在法國、美國、香港及中國內地舉辦個人展覽,2008年初,鐘鳴的個人展覽在北京保利藝術館對外展出,同時作品被保利藝術館入藏。而去年,鐘鳴先生創作的一幅油畫作品《酷冬1967》,被首都博物館收藏,這也是首都博物館第一次收藏當代油畫作品。《酷冬1967》長1.8米、寬1.6米,是鐘鳴憑藉記憶,以西方油畫的藝術表現手法,描繪出20世紀60年代北京西城區一個四合院大門外雪後的場景,再現了當年北京城內民宅、街巷的風貌,可謂東西方文化在藝術創作上的一次融合。


1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