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至13日,第18屆世界美學大會將在中國北京召開。300多位來自世界各國的美學家與400多位國內學者齊聚北京大學,參會人數在歷屆大會當中是最高的,這説明國際學界已經越來越重視中國美學的獨有價值和創新的潛力。中國美學在新世紀裏是否能夠有新的創造,是否能夠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美學學派,也成為學者們關注的話題。
北京大學的葉朗教授認為,中國美學在新世紀裏能夠有新的創造,理由是:第一,中國學術界對於學術發展的方向形成了立足中國文化,吞吐世界學術成果的廣泛共識;第二,中國美學界已經有了比較厚實的學術成果和人才儲備;有比較暢通的學科交流和國際交流的渠道;第三,新的時代給我們提出了需要回應的新的理論課題,即更多地關注心靈世界、精神世界的問題。
葉朗在十多年前曾提到創建學派的問題。他説,學派的形成,有幾個基本的標誌:一要有自己的理論觀點和理論體系,二要形成獨特的治學風格,三要有創造性的學術成果,四要有一支優秀的學術隊伍。一個在歷史上發生過積極影響的有生命力的學派,總是在不同程度上從某個側面反映了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從歷史上看,在我國的美學領域,還不能説已經有了真正的學派。現在歷史條件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深刻的變化。我們進入了一個改革開放和實現現代化的時代。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實現偉大復興的時代。這樣一種時代條件,使得在學術領域創立新的學派,成了一種需要,同時也有了現實的可能。
葉朗指出,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美學學派,關鍵是要在美學理論的核心層進行新的理論創造,要有一個穩定的理論核心。他認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特別重視吸收朱光潛、宗白華、馮友蘭等前輩學者的理論成果,包括吸收目前仍然不斷地進行著新思考、新創造的張世英先生等老一輩學者的理論成果。撇開他們,一切從頭來做,一切自我創造,是違背人文學科的發展規律的。這就是葉朗大力強調的“從朱光潛接著講”。葉朗近年提出的以“意象”、“感興”、“人生境界”為核心概念的中國當代美學理論框架,即是“接著講”的一種嘗試。
創建中國特色的美學學派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許要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但葉朗認為,中國美學的學者應該確定這樣一個目標,抱有這樣的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