拄棍老人(1924年)徐悲鴻作
大衛(1984年)喻紅作
“這些素描經歷歲月的淘洗後,依舊成為經典,鉛筆的筆頭傳遞出溫情。”昨天,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王璜生在廣東美術館內,對著一幅幅炭筆勾勒的素描創作,發出這樣的感嘆。明天起至5月30日,廣東美術館將舉辦“精神與歷程:中央美術學院素描60年全國巡展”。
展覽匯集了包括徐悲鴻、王式廓、董希文、李可染、靳尚誼、周思聰、徐冰、劉小東以及陳丹青等名家的素描、速寫、創作草圖等600余套,其中大量藝術家的手稿素描原作還是首次與公眾見面。記者還發現,王式廓《血衣》、陳丹青《西藏組畫》等經典名畫的素描創作、素描稿也在展覽中罕見亮相,對於這些經典素描的藝術價值,王璜生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
展出徐悲鴻等大師素描原作
展覽中可以看到許多著名畫家的素描作品,尤其是油畫名家董希文、吳作人、靳尚誼、陳丹青等早年的素描創作。“靳尚誼、朱乃正、詹建俊如今是油畫界的泰斗級人物,但他們學生時期的素描作品也非常精彩,堪稱經典。”王璜生指著朱乃正的《維納斯人體雕像》素描創作説,學習美術的人無數次從教材裏看到過這些名家素描作品的印刷品,但不少人還是頭一次看到原作,“可以從原作裏讀到他們鉛筆的筆頭所帶的溫情”。
展覽中,一幅徐悲鴻創作于1924年的素描《拄棍老人》被譽為經典中的經典。“許多人説,這件作品最微妙地體現了人體肌肉、曲線的變化。”王璜生説,評論家們認為,徐悲鴻的這件素描作品採用了東方式的用線,在對人物輪廓的勾勒上,非常微妙地用了東方筆觸,成為經典。
以齊白石油畫像聞名的著名畫家吳作人,以油畫《開國大典》著稱的董希文等油畫大師,均有早年的素描作品在展覽中亮相。“徐悲鴻説過,素描是一切繪畫的基礎,其實不光是油畫名家必須要畫好素描,國畫名家也在仔細畫素描。”王璜生告訴記者,展覽中還有李可染、楊之光等國畫名家的素描作品,不少堪稱經典之作。
揭示經典名畫的創作背景
素描創作、素描稿和寫生,往往是那些經典名畫誕生前必須的創作。王璜生告訴記者,展覽特別從陳丹青等名畫家手中徵集他們的素描創作,一組西藏題材的素描稿,是陳丹青的成名作《西藏組畫》的創作素材。“陳丹青在那組著名的油畫背後,創作過一系列素描作品和草圖,包括一批西藏的風景素描畫,非常獨到細緻。”王璜生説。
展覽中,曾一度家喻戶曉的名畫《血衣》頗為傳奇,由新中國美術的奠基人之一王式廓畫成。素描創作《血衣》成名後,1973年,中國革命博物館請王式廓創作同題材的油畫,但畫家在創作過程中不幸因勞累過度去世。這幅大型素描《血衣》成了絕品,一度被稱為建國以來最優秀的藝術作品之一流傳下來,王式廓也因此贏得了“素描藝術巨匠”的美譽。
展覽中,著名藝術家喻紅的“大衛頭像”素描畫最有口碑,它一度在中央美院裏被傳為佳話。據説,當年在中央美院中曾有這樣一個比賽,不同年級的高材生要以畫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一比高下,原本徐冰(如今已成為著名當代藝術家)有一幅“大衛頭像”素描被師生膜拜,但記錄僅保持了一年,就被喻紅的素描畫“大衛頭像”趕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