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周思聰作品欣賞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4-12 18:02:41 | 文章來源: 中國書畫報

資料圖片:周思聰作品欣賞

資料圖片:周思聰作品欣賞

  我國女性書畫,是中華傳統文化領域中一個值得重視和研究的層面。辛亥革命男女平等運動前的數千年中,知識女性大都被幽閉于閨閣之內,其才華發揮受到極大的限制。中國書畫史上,數以萬計的丹青妙手中,女性書畫家寥若星辰,傳于畫史的不過衛鑠、管道昇、馬守貞、薛素素等數十人而已。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統治後,尤其是近五十年,隨著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女性藝術人才大量涌現,女性書畫呈現出從未有過的繽紛色彩,並在書畫收藏市場上佔有一定的地位。

資料圖片:周思聰作品欣賞

  女性書畫家在古代很少,記于畫史者更少,而這記于畫史的數十人,傳之於後世的書畫作品則少的可憐。直到清代晚期,杭州女史湯漱玉著《玉臺畫史》,專輯歷代能畫之才女,也僅得人名二百零一,大部分人雖有畫名傳世,而無作品能讓今人見其風采。這對於當今非常繁榮的書畫收藏市場來説,是一個很大的遺憾。也正因為古代女性書畫家作品流傳少,其收藏價值也就相應較高。從目前藝術品市場來看,像記于畫史的衛鑠(272年—349年,世稱衛夫人,書聖王羲之的書法老師)、崔徽(唐代)、楊妹子(宋代)、管道昇(1262年—1319年,趙孟頫妻)這些晉、唐、宋、元的女性書畫家幾乎不可能有作品面世,因為這些人你即使遍覽全世界各大博物館,偶有宋、元女性書畫作品存世庋藏,也會如鳳毛麟角之少。而明代如仇珠、馬守貞、薛素素、李因等女性書畫家雖有些書畫作品進入藝術品市場,但流傳有序,能被確認為真跡的仍是非常之少。所以一旦有被公認之作,其價格往往要高於同時代、同水準的男性書畫家作品。特別是馬守貞、薛素素這樣有很多傳奇故事的人物,其作品更有吸引力。馬守貞為明代秦淮八艷之一(1548—1604),以詩、畫擅名一時,善畫蘭,故湘蘭之名獨著。其為人重義氣、淡薄錢財,時人稱其有俠氣。她與吳中文人王穉登相好,57歲去世時,王穉登曾為之賦文、輓詩。她以寫意筆法畫的雙勾蘭竹,有趙孟堅、管道昇之逸氣,其妙不可言,馬守貞之畫歷來為後世推崇。薛素素為明代蘇州名妓(1573年—1620年,稍晚于馬守貞),詩、書全能,山水、人物、草蟲、蘭竹皆擅,各具意態。據記載其會十藝,武藝超群,善馳馬挾彈,兩彈先後發,後彈可擊碎前彈,以女俠自命,甚為傳奇。她的白描人物,精細傳神,充分展現出明代吳門白描人物畫的精妙之處,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她們的作品因身世的傳奇,而更具色彩。即便清代的陳書、馬荃、惲冰、方婉儀、董小宛、繆嘉惠等人,如能收藏到她們的真跡也亦屬不易,其價格也不低於其同時代、同水準的男性畫家。相對多一點的,則是辛亥革命後的這近百年來産生的女性名家書畫作品,這其中分二大部分,一部分是民國時期的女性書畫家,一部分是新中國成立後成長起來的女性書畫家。

資料圖片:周思聰作品欣賞

  民國時期應該説是女性書畫的第一個繁榮期,涌現出眾多優秀的女性書畫家,並産生了女性書畫團體。如1934年成立於上海的“中國女子畫會”,其成員馮文鳳、李秋君、陳小翠、顧青瑤、何香凝、陸小曼、吳青霞、周煉霞、龐左玉等均身懷絕技,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就已譽滿江南、蜚聲全國。(李秋君、陳小翠、陸小曼、吳青霞、周煉霞、龐左玉和侯碧漪、張光、陳佩秋九人于1956年上海中國畫院籌建期間,即被禮聘入院,成為首批六十九位畫師中的一員。)這其中陳小翠、周煉霞精嫻詩詞,有才女之譽。陳小翠(1907年—1968年),又名玉翠、別署翠吟樓主,浙江杭縣人,十三歲即能詩,印有《翠樓吟草》十三卷,其書法宗王羲之、筆致清峭、有俊拔挺秀之趣,從馮超然學畫,擅工筆仕女和花卉畫,所作澹雅清逸,具蕙心蘭質之氣。民國時期的女性書畫家已參與到書畫市場之中,她們不但經常參加各種社會活動,還有人以賣畫謀生,有著和男性書畫家一樣的藝術追求和人生價值追求。所以我們現今在書畫市場上見到她們的作品,也是與對男性書畫家作品一樣去評質論價,有時因是女性書畫家之作,資源相對稀少,價格還會貴一點。

  在新中國成長起來的女性書畫家,其作品在改革開放以後才進入書畫市場,迎來黃金時期。一方面是藝術市場至今日已空前繁榮,另一方面女性書畫至今日已成藝術多元發展狀態。這其中有歷經民國和文革的老一輩畫家,如陳佩秋、蕭淑芳、俞致貞這些佼佼者,像陳佩秋(1922年生、又名健碧,與其夫謝稚柳先生並稱為現代的趙孟頫、管道昇),以深厚的傳統功力和創新的筆墨、色彩語言,成功地征服了市場和收藏家,成為在世書畫名家中的高價位畫家,和男性書畫大家平起平坐,並以其精湛的藝術成就奠定了她在繪畫史上的歷史地位。還有新中國成立後培養的學院派畫家如周思聰等。更有現今活躍在畫壇的徐樂樂等當代書畫名家,她們已成當今藝術市場主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當代女性書畫名家作品和同時代的男性書畫名家作品一樣,更具有適應于當今人們欣賞與收藏習慣的藝術特質。

資料圖片:周思聰作品欣賞

  一般來説,女畫家對繪畫色彩、構圖形式和生命狀態的關注,較之男性畫家,有著遠為細膩的敏感。周思聰是新中國成立之後,按照美術學院方式培養出的傑出畫家,雖春秋不永,但其以非凡的才情與藝術格調,展示出一位不朽心靈的探索歷程。從早年的寫實風格,到稍晚開始的探索變形,再到彝女的題材,及最後臥床的漫寫,都展示出她對人生、對苦難的心靈感悟。其人生雖只有短暫的57個春秋,但卻以宏深的藝術成就在繪畫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而徐樂樂(1954年生),則屬改革開放後涌現的“新文人畫家”,她筆下的高士,隨著歲月的變遷,而日與古會,並創立了自已獨特的繪畫語言。

  女性書畫是中國書畫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但至今仍處在人氣相對較弱、重視度不夠的狀態,以國家文物局2001年11月15日《關於頒發“一九四九年後已故著名書畫家”和“一七九五年至一九四九年間著名書畫家”作品限制出境鑒定標準的通知》為例,所列的1795年至2001年206年時間內385位,作品限制出境的著名書畫家中,女性書畫家只有顧蕙(道光年間人)、金禮贏(1772年—1807年)、董琬貞(1776年—1849年、湯貽汾妻)、何香凝(1878年—1972年)、王叔暉(1912年—1985年)、周思聰(1939年—1996年)這六人,只佔總人數的百分之一點五,每百年只有三人。因此,一方面古代、近現代女性書畫作品在學術界和收藏市場中,人們對其文物價值、藝術價值和豐富的人文內涵,應予以充分的認識,並加以闡述和研究,形成一定的學術支撐;再一方面當代在世女性書畫家們也要利用現今大好形勢,以追求藝術品質、加強學養修練為前提,走近藝術市場,創作出無愧古人、開啟未來藝術新風尚的作品,撐起中國書畫的半邊天。只有這樣玉臺丹青才能以其特有的藝術魅力,在書畫收藏市場中展現風采,讓中國書畫史冊更為豐富多彩。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