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陳志雄在吉隆坡論中國書畫的民族性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1-25 15:11:46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中國文化藝術研究中心主席陳志雄(左)在中、印、馬、美四國書畫座談會上發言

 

1月16日下午, “中、印、馬、美四國書畫座談會” 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馬華公會大廈《中國四大名著四國書畫聯展》現場舉行。中國文化藝術研究中心主席陳志雄在會上發表了關於中國書畫的民族性的論述,並現場以書法展品解釋書法的民族性、書法的審美價值和欣賞。

陳志雄論述説:書法的民族性,首先是指書法體現的中華民族的哲學。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家學説和道家學説,成為影響中華民族認識世界和認識事物的哲學觀念,也就是我們這個民族的世界觀,包括了思維方式、行為準則、審美習慣和價值判斷。

陳志雄説: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説“成教化,助人倫”, 中華民族尊卑愛憎的準則、處事為人的社會關係學等等無不受其影響,但儒學不能直接指導包括書法在內的藝術創作。老子創立的道家學説,卻能觸及藝術本質的問題,指導對書法的理解認識和創作。老子的論著《道德經》,“道德” 二字不是我們今天習慣説“道德倫理” 的字義,“道”、“德” 二字各有所指,清代有學者解釋得很淸楚,“道”是其體,指事物的本體,“德” 是其用,指事物的外在作用,“道德經”三個字的意思,即可理解為事物內在與外在的辨證關係。《道德經》説:“萬物負陰而抱陽”, 即任何事物,包括書法在內,都有陰陽對應的兩個面,譬如冬寒夏暖的交替、日出日落的迴圈,事物都以陰陽的迴圈方式圍繞S形態的軌跡存在和前行。陰陽兩個對立面在撞擊中産生節奏變化,又取得協調和諧,就産生了美的生命價值所在。書法在筆劃結構上的疏和密、用墨上的潤和燥、用筆上的提與按、行筆速度上的快與慢處理等等,都無不體現道家陰陽哲學的審美價值。《道德經》還説:用泥土拈成一個杯子,裏面空而無物的地方是用來盛水的,才是産生作用的地方,杯子本身,只是為了這個能産生盛水作用的空間而存在罷了;用磚建成一座房子,四面墻壁圍成的空間,才是人用來居住和生活的地方。道家學説提醒我們關注事物表面以外不容易被人注意的方面。在書法和中國畫上常説的“計白當黑”、 白的地方比黒的地方更加重要,這些理解和認識就是書法藝術對此民族哲學的領會運用。書法家在進行黒色筆劃處理的時候,心和眼都無不圍繞著要産生什麼樣的白色形態來著力。一個好的書法字造型,黒色筆劃以外留出來的無墨的白色空間,儘是形態、大小不一的變化空間,這些白色空間的變化與協調處理得當,才産生出對比和統一的字型的美,不是僅僅停留在黑色筆劃的處理就能把字型寫好。

陳志雄説:中國畫同樣體現道家哲學精神,強調白色處理的價值。嶺南畫派大師黎雄才畫松樹可稱為當世第一,他筆下松樹的枝葉畫得密密麻麻,但他著意于留出來綢密中的白色逢孔是怎樣的形態,監賞的人把黎雄才松樹綢密中留出的空白叫做“碎玻璃”, 意思是説這些無數的小空白處理,象拷碎的小塊玻璃形狀,自然不造作,即形態對比千變萬化但又自然協調。這就是關注白色的存在,重視白色處理的視覺價值,體現哲學的民族性。

出席四國書畫座談會併發表演講的還有馬來西亞國際現代書畫聯盟總署理會長謝忝宋、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副總會長余斯福、印尼思源美術館館長阮淵椿、印尼雅藝書畫研究會會長蔡劍聲。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