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再親切些,再自然些——訪雕塑《中國加入世貿》作者王少軍、孫璐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1-05 19:49:52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美術週刊

問:《中國加入世貿》的選題,你們如何進行構思?

王少軍:接到這個任務,我們覺得題目有難度,因為它太抽象了,而且涵蓋面大。儘管如此,我們認為該題目涉及當代中國的重大歷史事件,應該通過藝術的形式進行表現,因此,我們迎難而上,通過不斷地深化和理解主題,使作品最終獲得了認可。

問:作品的主體形像是怎樣安排?

王少軍:它是四面體的柱體,尺寸約2.5米。由於題材涵蓋面大,我們選擇了四面體的形態,通過每一個不同的面表達和容納更多的內容。加入世貿關係國計民生,包括國內、國際的相互交流等方方面面,怎麼通過立體的雕塑語言準確地表達主題,從有局限性的藝術形式來講,顯然很難。

孫璐:這四個面安排的內容分別是:入世時的簽字場景和代表人物;入世後體現在上班族、打工妹進城、農民工等群體上的改變;農民生活的改變;國際旅遊、經濟交流等。

在具體操作上,我們選取了一些典型的素材、形象,包括中國的三毛、西方的迪斯尼卡通等中外交流領域的典型形象。

王少軍:藝術一定要有形象感,通過概括、提煉尋找具有典型意義的形象。

問:藝術真實和歷史真實之間微妙的差異是很不好掌控的。孫老師對此怎麼看?你們是如何説服一些有不同藝術標準的評委,讓他們認可這件作品?

孫璐:在創作過程當中,我們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把握“度”上。因為傳統寫實加上通俗的元素,創作的空間反而更大。最後,在人物透視、形式處理、色彩的把握上,加了很多主觀的東西。創作也曾受質疑,後來專家組尊重藝術個性,逐漸被作品對人的關注所打動。

問:您能結合作品,談談怎麼把握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的創新?

王少軍:從美術創作來講,工程應該出一批追求藝術創新的作品。當然,除了歷史價值、文獻價值、教育價值,大眾審美價值也相當重要。歷史題材的作品有造型傳統,但我們嘗試整合新元素進行作品創新。比如給雕塑上顏色,有人説太卡通了,有人説太艷俗了,但我們堅持這種探索。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是國家藝術行為,承擔的是全民族的責任,和純個人的創作不是一回事。在這方面,我們認為,藝術家應盡可能地將個人目標和國家目標協調。

問:你們倆在創作中有沒有矛盾的地方?怎麼樣達成默契?

孫璐:我們兩個人在創作過程當中,主要是互相修正。有時候也會有比較激烈地爭論。有時候甚至做完一個稿子,兩個人都説完全不能要。合作要求同存異,王老師把握大的基礎,結合我的理解方法、觀察角度、表達方法,我們一步步修改直到逐漸統一。

王少軍:孫老師比我年輕,他很尊重我。作為合作者,我們是平等的。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我覺得這次找到了很好的合作者。

問:對整個創作過程,你們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孫璐:應該講是痛苦地樂在其中。所謂痛苦就是創作很艱苦、也很孤獨,但我做這個工作的時候,每天都是非常享受、放鬆地去做。我知道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

我覺得這次最大的感觸就是,用最貼近當代的方式去表達重大歷史題材,用一種人性的更親切的方式去創作。不像以往創作完全為政治服務,因此藝術家比較謹慎。這次藝術家以很自然的方式去創作,很享受。

(朱小鈞 採訪整理)

中國加入世貿(雕塑) 王少軍 孫璐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