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屆全國美展藝術設計展區。
深圳在第11屆全國美展藝術設計展區的表現令人驚艷,而在美術創作方面深圳也獲得了歷史上最佳成績,據不完全統計,在國畫、油畫、水彩、雕塑、壁畫、動漫等展區有逾15件作品入圍。跟上屆僅有兩件作品入圍的情況相比,今年的進步令人欣慰。
深圳沒有歷史悠久的繪畫派系,藝術家們帶著故鄉的文化背景為這片土地鋪下了綠茵草地,這片草地如今已在國內美術版圖綴上了新嫩的顏色。在興奮之餘,藝術家們也為未來的宏圖摩拳擦掌。誠如市文聯主席董小明所説,深圳美術今天是在打基礎,草地上要長出參天大樹,還需要進一步努力。
軟硬環境孕育精品佳作
在畫家陸佳看來,深圳美術在今年的突出表現,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政府的扶持。“第9屆美展美術類創作深圳一個入圍的都沒有。”他回憶,所以到了第10屆,市裏特別重視。“我能感受到深圳市政府對美術事業態度的轉變,以前是命題作文為多,現在則尊重畫家的個人創作空間。”他當時響應政府號召,積極為美展準備作品。為了備戰美展,市美協多次開動員會、研討會和草圖觀摩會,畫家們的眼界也在不斷討論中逐漸拓寬。最終,第10屆全國美展深圳入選了兩件作品,其中陸佳的實驗水墨作品《城市探戈》入選了國畫展區,並且成為深圳在該屆美展中唯一獲獎的作品。
適逢深圳獲得聯合國授予“設計之都”稱號,藝術創作更是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一系列傾斜政策激勵著藝術家們勇攀藝術高峰,也推出了一批藝術新秀。深圳美協主席駱文冠表示,本次美展深圳徵集到的稿件中,新人新作的比例佔到60%。“何止是後繼有人,簡直是方興未艾呀。”他説。
如果説政府的支援是軟體,那麼美術機構的完善則為藝術發展提供了硬體。在關山月美術館館長陳湘波眼中看來,深圳的美術館事業發展絲毫不遜色于經濟發展。深圳各大美術館在短短30年間迅速建立並規範運作,舉辦了各種高層次美術展覽和學術活動,使深圳成為當代中國美術展覽和相關學術活動最為頻繁的地方之一,為從全國各地集聚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美術家們的事業發展提供良好平臺。
提出具深圳特色的藝術課題
今年上半年,深圳美術館藝術總監魯虹帶著他的《墨非墨——中國當代水墨作品展》巡展歐洲四國,所到之處引起轟動。金髮碧眼的觀眾驚詫地表示:原來中國水墨可以這樣玩!
《墨非墨》展研究的便是實驗水墨的課題,而在這個命題中,根源於深圳的都市水墨已在國內響起了呼聲。“都市水墨”既是一個全新的藝術概念,也是中國畫創作的全新課題。“水墨表達能否切入和涵蓋現實與心理兩個層面的都市文化空間,這是現代畫家需要考慮的問題。”陳湘波告訴記者。雖然深圳缺乏深厚的傳統水墨基礎,但是這裡日新月異的都市變化卻成為實驗水墨的富礦。上世紀90年代初,以董小明為院長的深圳畫院根據都市化進程所引發的巨大變化,敏銳地開展了“深圳畫家畫深圳”的活動。值得深圳藝術史記載的是,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在看了《人民日報》上發表的相關作品後,率先提出了“城市山水畫”的課題。在這一理論的倡導下,深圳畫院于1993年舉辦了一次關於“城市山水畫”的創研活動,得到了國內許多優秀藝術家與理論家的響應。此後,深圳通過打造“深圳國際水墨雙年展”的平臺,組織國內外的藝術家,以各種新形式的藝術創作來共同探求水墨畫在當代都市文化生態中的發展空間。與“都市水墨”並行的,還有“設計水墨”、“深圳畫家畫深圳”等命題,均將古老的水墨材質與新銳的設計理念結合。
在這種學術氛圍中,深圳畫家也汲取了最前沿的養分,讓自己的作品體現出獨有的“深圳氣質”。如在今年全國美展中一人入選三件作品的潘喜良,其國畫作品《假日大梅沙》便充滿了濃厚的實驗性質。
人才的集群效應
著名水彩畫家黃鐵山告訴記者,深圳水彩“沒有共同點,但有集團優勢”,而形成集團優勢的重要原因在於這裡聚集了四面八方、各種年齡段的人才。
陳湘波回憶,30年前,深圳美術創作人才缺少,除了郭炳安、黃菊芬夫婦,還有自學的曾景生外,基本沒有專業美術工作者,更沒有專業的美術機構,從1980年深圳經濟濟特區建立以來,陸續有一批富於創業精神的外地美術工作者來到深圳,如國畫家楊沙、王子武,漫畫家莊錫龍,油畫家裴建華、田克盛等,雕塑家滕文金等。他們的到來,對深圳特區早期的美術創作産生了巨大的作用。
上世紀90年代,一大批中青畫家如百鳥歸巢般飛入這座城市:深圳畫院吸收了一批專業畫家,以深大、深職院為代表的高等院校也匯集了一批重要的美術力量,此後,深圳的美術事業佳作頻出。董小明從《輝煌》、《墨荷》系列到《半畝荷塘》等系列實驗性水墨作品,體現出的他在現代水墨畫語言方面不懈探索的勇氣。而“深圳畫家畫深圳”代表作品之一、于長江等人合作史詩般的《畫説深圳》敘述著深圳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深圳雕塑院主持了包括《深圳人的一天》、《東門老街系列雕塑》等系列大型公共藝術項目,在當時被譽為是國內城雕的代表之作。
時間步入21世紀,前20年奠定深圳藝術基礎的先驅們或以功成名就,或已退居二線,更多的年輕藝術家前赴後繼地活躍在藝術舞臺上。如本次入選全國美展雕塑展區的三位作者戴耘、陽光和呂澎均是青年藝術家,正處於藝術創作的旺盛期。而各大藝術園區的興起更是對挖掘人才起到重要作用,如22藝術區、觀瀾版畫基地、大芬油畫村等。其中大芬油畫村由行畫起家,已培養了一批原創畫家,比如這次入圍了全國美展油畫展的門簡成便是一例。還有的畫家在多年的積累中厚積薄發,如潘喜良,在今年全國美展的國畫、動漫和壁畫展區中均有其作品,這在全國美展史上極為罕見。
千里長征始於足下,今日的成績對深圳美術來説僅僅是個開始。對深圳美術多年來一直關注並躬身推動的董小明告訴記者:“現在我們只是在呼吸、成長。如果説設計門類我們已經有了紅樹林,那麼美術創作方面我們看到的還是小樹苗。深圳美術工作者不能滿足於目前的成績,下一步要打造出無愧於時代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