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孝友1935年生,浙江寧波人,生於上海。書香世家,幼學外祖,深受詩書、文史、金石、繪畫的影響。
1954年考入北京中央美術學院,預科一年後專攻油畫兼習中國畫,本科五年,曾師從吳作人、董希文、王式廓、馬克西莫夫(蘇聯)、李斛並受教于李可染、蔣兆和等名師,故學貫中西而用之。善作插圖和連環畫,併為革命歷史博物館創作油畫作品。
1959年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任繪畫教師至今,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係中國畫教授、中國收藏家協會鑒定專家委員會委員。
八十年代後專攻中國工筆畫,其白描《敦煌禮佛圖卷》等多種作品為國內外廣為流傳。國外多有美術館專藏,尤其是工筆山水為國內絕唱,而樓閣界畫為已絕跡之畫種重新注入新的活力,別開生面,可謂一人救活一個畫種,並獨步畫壇,其意義、其水準皆有較大影響。其代表作《礬樓夜市》業界譽為驚世之作,數十年所罕見。
其主要作品有《吳苑宮觀圖》、《閬苑避暑圖》,山水畫《李白秋蒲高會》、《洞仙歌》熏人物畫《清平樂》、《八仙過海》及長卷畫《春江花月夜》、《成吉思汗征戰圖卷》(現藏日本某美術館)、《南鄉舊夢》等。
2007年入選由中央電視臺CCTV-2藝術品投資、《藝術市場》、《收藏》、《收藏界》、《藝術》等27家業界核心媒體主辦的“藝術之巔——強勢媒體年度推薦書畫名家”。
2008年出任首屆華人書畫年展學術委員會主席。
---------------------------------
(一)
張孝友是五十年代末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五年制本科畢業的,是吳作人、董希文、王式廓先生的學生。他用功刻苦,成績皆優。曾記得當年為中國歷史博物館創作革命歷史畫。我和他二人去江西老區走遍許多地方,收集創作素材的情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成立不久,他就分配去任教了,三十七年門墻桃李。由於工作需要,他教了許多門學科。現在他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中國畫教授。他一直是學貫中西,既善於從古人傳統中學習,又能把過去學到的西畫技法融會貫通。他的工筆人物、山水畫,特別是樓閣界面,十分精到;構圖、技巧都有創新,有很強的感染力,把一個瀕於失傳的畫種重新開拓出來,走著別人沒走過的路,創自己的風格,應是難能可貴的。
(作者靳尚誼,係著名畫家、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院長,曾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二)
張孝友是一位知識、修養很全面的藝術家。有不少的畫家藝術技巧很高,但是對藝術、文史、書畫等方面的知識比較欠缺,張孝友他從小受到這方面的家庭熏陶,並且很努力鑽研,在這方面他善於學習、善於研究,所以他不但藝術修養很高,藝術技巧也很高,我認為這兩者結合是他創作的最大特點。
他的畫很工整,很嚴謹,但是他又非常注意藝術的表現力。畫工整的畫,特別界畫,建築樓臺的界畫,容易拘謹,容易比較放不開,而且佈局上或者在筆墨上,往往不是説能很有情韻、有趣味、有格調,特別在格調上容易有俗的成分,比較俗。但是由於張孝友他具有藝術史的知識,有其他方面有文學藝術方面的修養,他把握的比較好,他在表現這種工筆畫這方面,其功能有嚴謹的一面,有放鬆的一面,所以他的畫整體上虛實關係處理的相當好,他的畫很有看頭,因為他有筆墨的功力。他確實是受了古代繪畫的影響,中國的工筆畫,兼工兼寫的繪畫,寫意繪畫都有很深的傳統,張孝友把這些綜合起來,吸收成為他自己的營養,把這方面的修養都用在他的畫上去了,所以他的畫相當有功力,相當有修養,相當有格調。
(作者邵大箴,係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
界畫是中國繪畫很特色的一個門類。在作畫時使用界尺引線,故名:界畫。將一片長度約為一枝筆的三分之二的竹片,一頭削成半圓磨光,另一頭按筆桿粗細刻一個凹槽,作為輔助工具作畫時把界尺放在所需部位,將竹片凹槽抵住筆管,手握畫筆與竹片,使筆片緊貼尺沿,按界尺方向運筆,能畫出均勻筆直的線條。界畫適於畫建築物,其他景物用工筆技法配合。通稱為“工筆界畫”。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