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柯良“意象·抽象繪畫”解讀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11-24 14:48:20 | 文章來源: 雅倡藝術網

  潑墨和潑彩是柯良創作抽象繪畫的主要手段,為了獲得脫略形似、排除具象的畫面,柯良幾乎不用線描和皴擦等傳統繪畫技法,在他的畫面上很少看到筆觸。柯良的創作過程有著波洛克(Pollock)“行動繪畫”(Action Painting)的自動主義(Automatism)特徵,但通過水墨與宣紙的相互作用,由濃淡乾濕、黑白虛實的水痕墨跡形成的畫面圖像仿佛鬼斧神工、自然天成,毫無人工雕琢的痕跡。柯良性格豪爽,喜歡長江黃河、戈壁沙漠、高天大海等雄渾壯闊的景象,“畫如其人”,他的抽象繪畫即使是小幅構圖,也呈現出浩瀚恢宏的氣勢。

  “自然抽象系列”作品是柯良的繪畫從具象走向抽象的第一步。這組作品脫胎于山水畫,它們不僅具有自然山川的形態與傳統山水畫的構圖,而且還借用了真實景物的標題,它們是一種省略細節、極度簡化的山水畫,在我看來,它們應該被稱作“意象繪畫”或“半抽象繪畫”。值得注意的是,柯良的“自然抽象系列”作品雖然營造了傳統山水畫的氣韻,但完全拋棄了古代文人畫消極避世、荒寒蕭瑟的意境,面對這類作品,我們感到的是自然內部的巨大力量和畫家內心的強烈激情。它們既是自然之景,也是心靈之境;它們是自然與心靈融通交匯的産物,寫意與抒情在這些作品中達到了高度統一。

  從1999年開始,柯良開始創作“IT印象系列”作品,對人類文明的進步極為敏感的柯良那時就意識到作為後工業文明象徵的“資訊技術”將是21世紀的主導産業,是改變世界面貌和人類生活的新興科技力量。因此,他以極大的熱情通過繪畫表達了自己對於“資訊技術”的感受。在我眼裏,“IT印象系列”作品的問世標誌著柯良的繪畫真正進入了抽象之境。這類作品的畫面主要由縱橫交錯的網狀線條構成,雖然它們可以使人們聯想到電腦的線路圖,但我更願意將這些網狀線條看成散佈在空中、人們看不見的電磁波的虛擬圖像。這是一條條將整個世界和每個生命連在一起的資訊鏈條,它們給世界帶來新的生機,但也給我們帶來新的束縛。“IT印象系列”作品差不多完全擺脫了具象的羈絆,雖然柯良仍然採用的是潑墨法,畫面線條的佈局帶有隨機性和偶然性,但相對“自然抽象系列”作品,它們帶有更多的理性主義精神,也更符合抽象繪畫的本質。

  從具象到意象,再到抽象,柯良的繪畫不啻為中國繪畫從傳統向現代演變的縮影。既深厚的民族文化功底,又有廣闊的國際文化視野,柯良是繼吳冠中、趙無極和朱德群之後在中西融合藝術之路上獲得成功的傑出中國畫家之一。

  柯良旅居海外20年,先後在日本和歐美多次舉辦個人展覽,1993年獲“聯合國藝術貢獻獎”。這次在北京798藝術區橋空間和草場地藝術區舉辦的“柯良藝術展”是現任北大資源美術學院院長的柯良回國後舉辦的第一個展覽。

  讓我們為柯良20年篳路藍縷的探索成果喝彩,為他未來更新的藝術探索加油!

   上一頁   1   2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謠——張煒個展
· [專稿] Image Tunnel電影放映活動
· [專稿] 牛房倉庫藝術活動
· [專稿] 賈藹力個展——冬眠
· [專稿] 中國文化可以衝擊西方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