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倫敦Young Vic劇場將迎來其第40個生日。慶典在即,一向致力於將新銳好戲推上前臺的Young Vic,邀來了一位與它年齡相倣、大名鼎鼎的“壞小子”——法國電影與戲劇導演帕特裏斯·夏洛爾(Patrice Chereau),為劇場獻上他的藝術生涯中英文舞臺劇的處子秀。
Young Vic步入中年
1970年9月,Young Vic作為英國國家劇院的“編外劇場”而創建,它坐落于滑鐵盧地鐵站後面,就像是挑釁似地,與名叫Old Vic的劇場為鄰。從創辦起,劇場就以多樣化的舞臺作品和對每一部作品精挑細選的嚴謹態度,培養、積累了來自不同地域和階層的觀眾。Young Vic的工作人員與演員陣容趨向年輕化,推出的劇目雅俗共賞,而且劇場環境平易近人——住在附近的孩子們可以在此無拘束地耍歡,這些都令劇場逐漸在倫敦劇迷心目中確立了堅不可摧的地位。1974年,劇場脫離了國家劇院獨立經營;2004年,Young Vic得到了一筆一千二百五十萬英鎊的藝術基金,得以重建劇場。
重建後,公共空間面積有所增加,既為前來劇場的人們提供更多活動的空間,而且能更為便利地在進場和離場時分流觀眾。同時,在劇場內部,天花板高度在原有基礎上被挑高,設置了新的燈光系統,觀眾席被重新設計從而增加了最大可容納觀眾數量。此重建計劃由倫敦設計公司Haworth Tompkins執行設計,他們的巧思讓運作了三十餘年的Young Vic劇場建築重煥光彩。
“壞小子”執導首部英文劇
1976年,夏洛爾在德國拜羅伊特歌劇節上,執導了一版德國樂劇大師瓦格納的巨著《指環》,至今被專業界視為該劇誕生以來最重要的歌劇製作版本代表。他曾在1994年憑藉執導電影《瑪戈皇后(La Reine Margot)》獲得戛納電影節評審會大獎,並憑著《死亡詩篇(His Brother)》和2001年的《親密(Intimacy)》摘獲過柏林電影節的金熊獎。
Young Vic的藝術總監大衛·藍(David Lan)將這位法國“壞小子”本次的加盟,形容為劇場慶生系列演出計劃的“亮點中之亮點”。大衛藍稱夏洛爾改變了自己的生活:“當我第一次看到夏洛爾的製作時,立即就改變了我對舞臺概念的看法:真的有無限可能性。”也正是他自己促成了這次合作。夏洛爾馬上就答應了大衛藍的邀請,還調侃説,自己從沒到過英國的劇場工作,是因為從沒有人向他提出。
言歸正傳。法國大導演的第一部英文戲劇名叫《我是風(I am the Wind)》,由英國劇作家西蒙·斯蒂凡斯(Simon Stephens)改編挪威作家鐘·福斯(Jon Fosse)的作品而成,將在明年4月首演。在“壞小子”口中,這部戲劇“輕鬆美麗,詩意迷人,是對於自溺行為的有趣探索”。再多的細節大概要到戲劇陣容開始排演才可見端倪了。
慶生大趴亮點不止一個
Young Vic創辦40年的慶典,亮點當然不止一個。其中之一是,劇場把極受歡迎的冰島西港(Vesturport)劇團重新請回來。此劇團曾把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帶到Young Vic,而且把劇中一對小情侶放到了鞦韆上。這次,西港劇團將繼續演出經典,帶來歌德的《浮士德》,“驚人”處將是:大部分時間,演員們會在懸于觀眾席上方的巨大安全網上表演。不得不提的是,這部新版《浮士德》的音樂部分由老牌音樂人Nick Cave創作。“就算那場冰島的火山爆發沒發生,到時在劇場也會爆發的”,導演如此自信。
而且這版的《浮士德》演出將摒棄掉Young Vic一向引以為豪的“不留座”傳統:推出了一批向“紅眼航班”看齊的廉價票。大衛藍説,採納這個方案以前劇場徵詢過觀眾的意見,當然眾説紛紜。但最終Young Vic還是決定嘗試辟出一部分可以預先訂好的座位,而且藝術總監先生承諾了,肯定會有更多10英鎊的廉價門票出售,而且還不是學生獨享。
《浮士德》劇照
《我爹是鳥人》海報
“慶生”季中,Young Vic舞臺上還會有多部歌劇、新銳創作的戲劇、音樂劇,還有兒童劇場,其中包括了大衛 阿爾蒙德(David Almond)根據自己同名圖書創作的新戲《我爹是鳥人(My Dad’s A Birdman)》,還有一部名叫《然後雨落下來(And the Rain Falls Down)》的兒童劇,主辦提醒家長們要備好毛巾進劇場,因為舞臺上真的會“下雨”。
參考網站: www.guardian.co.u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