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東京2010文化遺産周:日本把古建築當寶貝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2-06 16:17:20 | 文章來源: 人民日報

1603年,德川家康在東京建立德川幕府後,城市開始繁榮起來。當時,東京被稱為“江戶”,400多年過去了,城市風貌已經完全改變,這裡已經發展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

不過,即便在喧囂繁忙中,也能在東京不經意間找到江戶時期的建築印跡。今年10月到11月期間,東京舉辦“2010文化遺産周”,就向市民集仲介紹市內9個區的11處古民居風貌、建築特點、當時生活、周圍環境以及保護情況。

對於古建築,日本通過立法予以保護。這源於 1949年的一場火災。大火導致古寺法隆寺金堂壁畫被燒燬,吸取這一事件的教訓,1950年日本制定了以保護文化遺産為目的的綜合性法律——《文化遺産保護法》,保護有形、無形文化遺産等。該法制定後就一直與時俱進,不斷修訂。

現在,《文化遺産保護法》規定,地方可以依據規定,指定各自區域內的文化遺産,併為其保存和有效利用採取必要措施。因此,日本各都道府縣以及下轄地區都制定了“文化遺産保護條例”。比如,東京都的各區教育委員會一般都設有負責文化遺産的部門,他們把各自區內的古建築等當作寶貝,並對傳統建造工藝、材料、保存手法等進行研究。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城市化進程使日本的街區、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並由此導致很多歷史建築消失。在這樣的背景下,金澤市、荻市等地方城市體會到緊迫感,開始致力於保護街道傳統景觀,並借鑒歐洲歷史街區的保存手法。這些地方城市的做法當時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提起日本的古民居,很多人腦海中首先浮現的是茅草屋頂,隔熱、保溫、隔音、透氣性好、品質輕等都是其優點,但其最大的缺點是不防火,這是近年來日本房屋,即便是傳統木造和式房屋也放棄茅草頂的原因。在古建築的保護中,日本依照相關法律和現實情況實施具體措施。東京目黑區歷史資料館的橫山先生告訴記者,栗山家主屋1979年被認定為目黑區有形文化遺産建築,由於該區居住密度大,一旦發生火宅,救災難度極大,根據《消防法》的要求,在翻修栗山家主屋時,工人們在儘量保持原貌的同時,放棄了茅草頂,改為銅板屋頂。

過去日本以“文化遺産保存”為重心的行為,近年來開始向以促進産業發展和觀光等為目的的“文化遺産有效利用”轉變。東京核心城區之一的目黑區,在昭和初期曾是盛産竹筍的廣闊農田,現在人們借助當地遺存的古民居回味目黑農村氛圍,每到正月、七夕節等傳統節日,古民居還被裝點一番,重現傳統的慶祝方式和古代生活。

這些古民居,還是孩子們的樂園。茅草頂的房子需要常年生火,用煙熏茅草裏的蟲子,延長屋頂壽命。因此,在圍爐邊烤火,是現在的孩子們難以經歷又頗感興趣的事情。古民居內田家的管理者告訴記者,夏天的時候,遊人可以帶著便當在這裡的榻榻米上享受午餐時光,屆時自然風穿堂而過,舒適而又涼爽。

時至今日,日本仍在進行古建築的保護、再生、利用工作。沖繩縣今年再次開展調查,研究古民居等古建築的傳統建築技術、材料,以及如何讓它們發揮其景觀作用,拉動地域經濟,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加以利用。

位於東京都心23區北部板橋區的舊粕谷家,是至今仍有人居住的古民居。茅草屋頂,木造房子,榻榻米,圍爐。走進院子,屋檐下削了皮的柿子用繩子串一串兒,已經晾得半幹,老奶奶在廊檐下享受午後陽光。與記者同行的很多日本老人感嘆,與這樣的房子和生活久違了,他們童年時期的回憶就在這樣的老房子裏。

1603年,德川家康在東京建立德川幕府後,城市開始繁榮起來。當時,東京被稱為“江戶”,400多年過去了,城市風貌已經完全改變,這裡已經發展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

不過,即便在喧囂繁忙中,也能在東京不經意間找到江戶時期的建築印跡。今年10月到11月期間,東京舉辦“2010文化遺産周”,就向市民集仲介紹市內9個區的11處古民居風貌、建築特點、當時生活、周圍環境以及保護情況。

對於古建築,日本通過立法予以保護。這源於 1949年的一場火災。大火導致古寺法隆寺金堂壁畫被燒燬,吸取這一事件的教訓,1950年日本制定了以保護文化遺産為目的的綜合性法律——《文化遺産保護法》,保護有形、無形文化遺産等。該法制定後就一直與時俱進,不斷修訂。

現在,《文化遺産保護法》規定,地方可以依據規定,指定各自區域內的文化遺産,併為其保存和有效利用採取必要措施。因此,日本各都道府縣以及下轄地區都制定了“文化遺産保護條例”。比如,東京都的各區教育委員會一般都設有負責文化遺産的部門,他們把各自區內的古建築等當作寶貝,並對傳統建造工藝、材料、保存手法等進行研究。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城市化進程使日本的街區、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並由此導致很多歷史建築消失。在這樣的背景下,金澤市、荻市等地方城市體會到緊迫感,開始致力於保護街道傳統景觀,並借鑒歐洲歷史街區的保存手法。這些地方城市的做法當時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提起日本的古民居,很多人腦海中首先浮現的是茅草屋頂,隔熱、保溫、隔音、透氣性好、品質輕等都是其優點,但其最大的缺點是不防火,這是近年來日本房屋,即便是傳統木造和式房屋也放棄茅草頂的原因。在古建築的保護中,日本依照相關法律和現實情況實施具體措施。東京目黑區歷史資料館的橫山先生告訴記者,栗山家主屋1979年被認定為目黑區有形文化遺産建築,由於該區居住密度大,一旦發生火宅,救災難度極大,根據《消防法》的要求,在翻修栗山家主屋時,工人們在儘量保持原貌的同時,放棄了茅草頂,改為銅板屋頂。

過去日本以“文化遺産保存”為重心的行為,近年來開始向以促進産業發展和觀光等為目的的“文化遺産有效利用”轉變。東京核心城區之一的目黑區,在昭和初期曾是盛産竹筍的廣闊農田,現在人們借助當地遺存的古民居回味目黑農村氛圍,每到正月、七夕節等傳統節日,古民居還被裝點一番,重現傳統的慶祝方式和古代生活。

這些古民居,還是孩子們的樂園。茅草頂的房子需要常年生火,用煙熏茅草裏的蟲子,延長屋頂壽命。因此,在圍爐邊烤火,是現在的孩子們難以經歷又頗感興趣的事情。古民居內田家的管理者告訴記者,夏天的時候,遊人可以帶著便當在這裡的榻榻米上享受午餐時光,屆時自然風穿堂而過,舒適而又涼爽。

時至今日,日本仍在進行古建築的保護、再生、利用工作。沖繩縣今年再次開展調查,研究古民居等古建築的傳統建築技術、材料,以及如何讓它們發揮其景觀作用,拉動地域經濟,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加以利用。

與朋友分享此事: 分享到搜狐微網志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下一頁逃離城市的藝術家
上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