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恩斯基金會新址效果圖
費城報道——為了把已故大藏家阿爾伯特·巴恩斯(Albert C. Barnes)的收藏——其中包括大量舉世聞名的印象派和早期現代派名作——從郊區梅裏恩遷到人口更密集的費城市區,巴恩斯基金會進行了長久的努力,但困難重重,連新址的建築計劃也遭到一片責罵。反對遷移的人認為現址是體現了巴恩斯本人對展示作品方式的遺願的,但由紐約建築師托德·威廉姆斯(Tod Williams)和比莉·錢(Billie Tsien)提出的新方案讓藏家的擁躉覺得倍感羞辱。
建築師對《華爾街日報》稱,他們原本打算把建築做成一塊菲力奶酪牛排的模樣,在一個兩層建築中間插進第三層,就像三明治的夾層,但方案被否決。《洛杉磯時報》評論家、堅定捍衛巴恩斯原意的克裏斯托弗·奈特還對他們設計的馬蒂斯名畫《生之歡愉》展出裝置表達了不滿,這幅畫自上世紀二十年代起一直在一個樓梯井裏展出,建築師則打算把它放在一個小型的舞臺式畫廊裏。批評家警告説,這個改動會破壞作品和周圍環境的協調,“樓梯井的佈置體現了畫作的體驗含義。”馬蒂斯本人在1930年造訪梅裏恩時也表示這是最好的佈置。(不過建築師則很快指出這個設計沒有考慮殘障人士。)
曾因美國民間藝術博物館建築招致討伐的兩位建築師強調,他們對巴恩斯博物館的新設計是考慮到園藝和教育意義的,附加的建築主要著眼于光照和通風。“印象派是大自然的藝術,但可惜的是現有的空間只有一組窗戶是打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