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行之
他們終於意識到:缺少來自東方的藝術品,博物館展現的就是缺頁的歷史。
去年,因為經濟陰霾,美國的大博物館似乎也中了魔咒。儘管有過幾次聲勢浩大的展覽,卻都局限在西方文化的版圖。如今,美國博物館意識到:缺少來自東方的藝術品,博物館展現的就是缺頁的歷史。在這個文化空前交融的時代,本國文化總不免漸漸顯得渺小。在“國際公民”意識強烈的美國人眼中,東方藝術品展覽的缺位逐漸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親近異域文化,了解另一種價值觀和審美觀成為他們愈加凸顯的需要。
今年,美國人甩開包袱,試著投入到一條新的學習曲線。9月28日,名為“忽必烈的世界:中國元代藝術品展”將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舉行。展覽的價值在於,其展現了一個中國文化甚至亞洲文化劇烈變革的歷史節點。
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後,元代的文化藝術形式便以逼人之勢影響到中亞和西方文化。這種交織著接納、擁抱和反抗的過程,催生了獨特而多元的文化。舉例來説,恐怕沒有哪一種藝術形式像中國水墨畫一樣經歷了如此突然的變化。藝術家創作手法開始從“描摹”向“表現”轉變,從“以自然為主體”到“將自然作為影響人的內在因素”。為了表現這樣的轉變,此次展覽做了專門的佈置:在展品中辟出一個獨立單元,定名為“元代的革新: 藝術與朝代的更替”。
美國的博物館對東方文化的探究從大的歷史時期和歷史人物開始。這是因為,鮮有從藝術家角度講述東方歷史經驗的他們,從宏大的歷史節點入手可能更為簡便也更能為觀眾所理解。
“皇帝的私家天堂:紫禁城珍寶展”已于9月14日在馬薩諸塞州的Peabody Essex博物館開幕。展覽展現的歷史時期跨度很短:18世紀的清代。展品品質卻屬高端,足以傲視中國藝術品群落。乾隆,這位掌權60多年的皇帝幾乎不可遏制地收集著各種藝術瑰寶。他的藝術品填滿了紫禁城逾20間宮室。這次在Peabody Essex博物館展出的90多件藏品包括:佛像畫卷、漆器、玉雕、傢具等等。
中國皇帝在瘋狂獲取藝術品的同時,南亞次大陸的統治者們同樣求寶心切。他們的故事被洛杉磯博物館定名為“印度幻城:勒克瑙(印度北部城市)的藝術珍品”。這個將於今年12月12日拉開帷幕的展覽,講述的同樣是掌權者深不可測的收藏胃口和對藝術品的高超品味。
與上述兩個講述統治者收藏故事的展覽不同的,一個名為“毗濕奴:印度教中的蔚藍上帝”的展覽將於明年2月25日在納什維爾視覺藝術博物館第一中心舉辦,並於6月進入布魯克林博物館。毗濕奴是一個捉摸不定、變化多端的神。展覽是為了展現人們對於宗教偶像的各種藝術手法。在印度,毗濕奴是印度教中最為至高無上的偶像,也是公認的英雄。這次展覽真的能夠像展覽方所説的那樣“是西方主流博物館探究亞洲文化藝術的開端”嗎?也許,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展覽能為觀眾帶來了解南亞文化的起碼的知識儲備。
博物館的展覽計劃表上,來自非洲的藝術展同樣讓人欣喜。一個名為“王朝與神界:尼日利亞古代藝術”的巡迴雕塑展令人期待。9月19日,這個展覽將登陸休斯敦美術館。展出的青銅雕像和陶塑,部分可以追溯到12世紀。這些從尼日利亞的博物館借來的展品可以説是代表了尼日利亞歷史上最高的藝術成就。
再讓我們將關注點轉移到南非。這個國家開放的、國際化的藝術機構對他們將本國文化推向世界具有非常正面的作用。現在,南非的這一優勢繼續發揮著作用。“南非印象:20世紀60年代至今的繪畫”將於明年3月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登場。而較近的一場展覽是在弗吉尼亞美術館的“暗室:1950年代以來的南非攝影”,展期從10月24日開始。
從某些方面來説,非洲藝術是超越藝術史的。因為,歷史所指向的是一般的、普通的時期,而非洲藝術的很多流派總是轉瞬即逝。也正由於這一點,它們總是給我們新鮮、奇異的感覺,引人流連忘返。
無論是藝術的發展,還是人們對藝術認識的成長都應該跳出本位主義文化的圈子。因為,如今這個世界漸漸沒有了圈子,我們擁有的是整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