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觀點

目送那些2009年遠去的文化背影(組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2-18 14:08:36 | 文章來源: 新華日報

    丁 聰

生命定格:5月26日93歲

文化貢獻:把漫畫當成武器,諷刺時弊,一針見血。他的作品和人格,共同鑄就一座豐碑。

經典語錄:不鍛鍊,不吃水果,不吃蔬菜,吃肉。

記者解讀:丁聰自稱小丁,別人稱他小丁,作品署名也是小丁,作為漫畫家,他的幽默性情背後是豁達胸襟。

在一次座談會上,他對某領導要求漫畫家只畫好人好事的提法説道:“漫畫是什麼?它主要是做剔除工作的,就像外科醫生主要是把有病的肌體拿掉一樣。而剔除是為了社會更純凈、更美好。如果漫畫家也要以歌頌為主,那就像外科醫生不做手術、只跟病人傳授如何增加營養一樣。”

   梁羽生

生命定格:1月22日85歲

文化貢獻:與金庸、古龍並稱中國武俠小説三大宗師,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説的開山祖師,創造了武俠小説新的格調。梁羽生首創兼敘傳奇、融合歷史、並處朝堂與江湖的武俠風格。

經典語錄:寧可無武,不可無俠。

開風氣也,梁羽生,發揚光大者,金庸。

記者解讀:武俠的“俠”字,被梁羽生刻畫得淋漓盡致。他首創“江湖—江山”和“民族鬥爭”寫法和題材,開新武俠之風。梁羽生擅長在武俠小説中穿插傳統詩文,融文學、歷史、詩詞、聯語于一爐。梁氏武俠傳承文化,古色古香,詩詞基礎渾厚,講究真實的武術技擊,讀來賞心悅目。

   王世襄

生命定格:11月28日 95歲

文化貢獻:著述明式傢具,卻帶動了全世界的中國古典傢具收藏熱;一輩子都是個"玩家",卻玩出了學問,成為文博界大家都佩服的通才;學貫中西,英語和中文説得一樣好,成為溝通中西方文化的一座橋梁。

經典語錄:我對任何身外之物都抱“由我得之,由我遣之”的態度,只要從中獲得過知識和欣賞的樂趣,就很滿足了。想永久保存,連皇帝都辦不到。

記者解讀: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王世襄告訴我們,什麼才是有品位的生活。他不僅精通紅木器、漆器、竹刻、書畫、雕塑等鑒賞,對跑狗、架鷹、鬥蛐蛐、養鴿子也很在行,還是個美食家,會吃又會做。王世襄曾把自己收藏的明式傢具捐贈給上海博物館,但他最終散盡藏品的方式是拍賣,140多件文物折出 6300余萬元。非為錢財,只是希望藏品不被收進庫房和展櫃,而能被很多人把玩。

    歐陽山尊

生命定格:7月2日95歲

文化貢獻:歐陽山尊是中國戲劇的奠基人之一。1952年,歐陽山尊參與創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與焦菊隱、夏淳、梅阡並稱人藝“四大導演”,被譽為中國話劇界的“活化石”。

經典語錄:我的生命是屬於話劇的,我願做中國話劇最忠實的守望者。

記者解讀:歐陽山尊曾説,話劇到群眾中去才能發展壯大。以“高雅”自居,刻意搞些人們看不懂的東西,無異於為話劇拴上絆腳石,把話劇拽向低谷。如今有些戲觀眾看不懂,只是一些人的孤芳自賞,不是大眾化,而是“化大眾”。這些理念,都為話劇在新時代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理論支援。

  連昆  

生命定格:9月7日78歲

文化貢獻:林連昆塑造的“狗兒爺”形象,被中國評論界讚為“將與魯迅筆下的阿Q一起站立在世界文學作品的畫廊中,成為不可多得的,具有複雜美的典型人物”。因在《天下第一樓》中的出色表演,林連昆被稱為“戲魂”。

經典語錄:我在臺上哭,你們在台下哭,我在臺上笑,你們在台下笑,我的一切情感都是你們給我的。

記者解讀:“半世紀臺前高聲演戲,六十載幕後低調做人”,簡單勾勒出林連昆的一生。

“我們讚美詩人不是因為他説了什麼,而是他讓我們感知到了許多沒有説出來的東西。”林連昆的精彩表演如同一位偉大詩人那樣,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東西。

    李 丁

生命定格:7月29日82歲

文化貢獻:李丁以詼諧幽默的表演風格著稱,飾演的“綠葉”式配角深入人心。

經典語錄:我只是個普通的演員,我愛的是我的角色,而不是我自己。

記者解讀:演戲一生,李丁只當過兩次男一號。第一次是80歲高齡時主演的電視劇《守候幸福》,另一部是2006年拍攝的《老人的故事》,至今未播。談及自己的“超級龍套”生涯,老爺子並無遺憾。他説,“只有小演員,沒有小角色。真正的好演員,演一個群眾演員都會出彩。”

自從接拍了“一片頂五片”的補鈣廣告,老人一直擔驚受怕,甚至很內疚。聯想起現在諸多名人“東窗事發”後拒不認錯的態度,境界高下立判。(記者王宏偉 董晨)

   上一頁   1   2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