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伯納歐是中國當代藝術的六位外國推手之一。他親歷了’85 新潮美術,他是北京798 最早的藝術駐戶,他創辦的中國當代藝術網站一度排名全球第三,他還曾是中國當代藝術品第二大收藏家。現在,他經營著東八時區書屋和藝術圖書出版公司,繼續駐紮在798。
羅伯特·伯納歐在798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講著他的故事,馬路對面就是他的東八時區書店和餐廳。有老顧客提問,“你的書店為什麼越來越小?”他回答:“現在很多遊客喜歡翻書,但不買書,我那些五六百塊的書都被翻爛了,書店面積縮小就是為了減少破損。”眼看798從藝術家聚居地變成遊人如織的景點,羅伯特深有感觸。
7 年前,羅伯特·伯納歐把自己的網站工作室搬到798。他憑經驗認為,大城市的崛起總會伴隨著周邊工業區的撤出、地租下降。紐約、倫敦都是如此。於是他逛遍了京郊的廠區,最後挑中798,租金是每平米6 毛錢,環境不錯,離城又不遠,方便員工上下班。
他不是第一個搬進798 的人,洪晃、劉索拉都比他早,但他是把798 和藝術圈聯繫起來的第一人。他的會計是行為藝術家蒼鑫的太太向小麗。蒼鑫每天來接太太下班,還帶來了不少藝術家。三四個月後,798 人丁興旺。
搬進798,羅伯特和藝術家總和798 工廠的工人、領導聊天,不聊藝術,只嘮家常。以後再看這些藝術家的作品,羅伯特會突然明白到其中的創作線索是曾經喝啤酒、談房租時提過的話題。現在,中國當代藝術如日中天,他和他的藝術家朋友們也都成家立業,很難聚齊。
羅伯特不僅是眾多中國當代藝術家的好友,也曾大量收藏他們的作品。1992 年,他在香港佳士得收藏了劉小東、韋蓉的早期作品。1995 年,他搬到北京,請藝術評論家易英每個月撰寫動態報告,又收藏了一批。1999 年,他共收藏了150 件中國當代藝術作品,是當時世界上第二大藏家,僅次於烏裏·希克。
但他不久後便把所有收藏一次性賣給一個基金會,至今想來依然遺憾,他説:“風險投資有一個基本概念,賺了一番就要考慮撤出。我那150 件賣出的價格不止翻了一番,我覺得挺好了,誰知道之後翻了20 番、30 番。”
不過,羅伯特收藏它們時並沒有投資的打算,他辦網站、做出版,一直是中國當代藝術積極的推動者。他創辦的中國藝術網站(www. chinese-art.com)把中國的藝術家和獨立評論家推到前臺,盡可能摘掉西方的“眼鏡”,他自己只做翻譯、編程式,易英、冷凝、栗憲庭、王林、侯翰如、皮力、島子等人都做過網站的客席主編。網站被《倫敦藝術報》(Art Newspaper)選為世界五好藝術網站之一,排名第三。“我當時是想模倣Artnet(當時世界排名第一的藝術網站),上市發財,當時是泡沫經濟,我就做這個夢。”之後泡沫破滅,羅伯特才搬到798,開始做書店和藝術圖書的出版。
羅伯特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經歷原本都和藝術毫不相關,他大學畢業于美國斯坦福大學,學過數學、國際貿易、經濟法等專業,先後在AT&T、博雅公關、摩托羅拉等跨國企業工作。兩次中國之行,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第一次來華是1986 年,他來到南京大學研修經濟法,業餘時間跑去南京藝術學院,拜張少俠為師,還幫忙翻譯了《中國現代繪畫史》。那時剛好是’85 新潮的尾聲,南京藝術學院是一個活躍中心,大家都在做非常先鋒的行為藝術和抽象繪畫。這讓羅伯特想起了美國60 年代的叛逆歷史,他隱隱覺得危險,但又深陷其中,他回憶道,“學生都像發燒一樣熱情,我也被感染了,回去就把專業從經濟法改為中國文學和藝術,畢業論文寫的就是韓少功的文學。”
之後是1995 年,他被摩托羅拉調到北京,有機會和中國藝術家直接接觸。他去劉小東一居室的宿舍做客,劉小東和俞虹夫婦倆給他做飯;他還看到王小帥的電影《冬春的日子》,裏面突破禁忌的視聽語言讓他印象深刻。“我發現這裡的藝術家開放、自信,沒有禁忌和限制,他們關注怎樣表達自我,從日常生活的細節中表達對周圍環境的思考,這是我真正熱愛中國當代藝術的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