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教育

北京東城:全力打造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5-15 14:14:04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文化部和財政部于2010年開始推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創建工作。旨在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廣覆蓋、高效能,為構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供實踐示範和制度建設經驗。2011年5月,“東城區公共文化資源分類供給”進入首批“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名單,並被北京市文化局定為促進北京公共文化服務十大工程之一。2013年11月,該項目以優秀成績通過驗收並正式成為第一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同時,東城區順利通過文化部和財政部第二批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資格評審,代表北京市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議名單。

從永定門沿前門大街穿越正陽門、天安門,跨過紫禁城再到鐘鼓樓,是北京城長達7.8公里的傳統中軸線。在這條中軸線的東部,東城區41.8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聞名遐邇的故宮、莊嚴宏偉的天壇,北京舊城僅有的兩處世界文化遺産坐落于這裡;這裡有著北京最密集的歷史文化遺存,祭天祈谷的天壇與祭地袛神的地壇南北相望,盡顯皇城古韻;這裡薈萃著以故宮為代表的皇家文化,以雍和宮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孔廟、國子監為代表的國學文化以及京城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這裡是東城,是全國文明城區,是北京市首個“全國文化先進區”,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東城區文化資源豐富,歷史底蘊深厚。文化是東城的最大特色、最大優勢和最寶貴財富,也是東城區人民群眾最迫切的民生需求,正因如此,東城區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具有極其重要和深遠的意義。

2013年,東城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增長8%,區級財政收入完成147.72億元,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41644元,發展品質位居全市前列。作為支柱産業的文化創意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增加值佔GDP比重達12%。經濟的健康發展為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了充分的物質保障。

東城區區委書記楊柳蔭在區第十一次黨代會上指出,東城區要“全面提升基層文化設施服務水準,率先建成完備發達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使群眾共用文化發展成果。”

紮實基礎

拓展公共文化服務渠道

東城區區委、區政府秉承“文化強區”理念,始終堅持以文化統領各項事業發展,把文化發展作為首要任務。東城區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具有良好基礎。文化設施格局完善,區級文化館、圖書館均為國家一級館,並以此為核心,形成了輻射全區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路。轄區內有博物館34家、劇院30家、電影院13家。17個街道文化中心全部達標,除危改區外的162個社區全部建有社區文化室。群眾文體活動場地超過400個,其中,萬米文化廣場5個,正在建設中的東城區文化活動中心面積達4萬多平方米。全區有各類群眾業餘文藝團隊800余支,文藝骨幹2萬餘人。東城區在北京市率先出臺政策,累計投入2500萬元專項補貼資金,推動區內社會單位文體設施向居民免費開放。目前,社會單位向住區群眾提供公共文體服務面積達14萬平方米以上。全國首個“公共文化服務導航網”的建成,進一步拓展了東城區公共文化服務受眾面。

東城區文化品牌效果初顯,以地壇、龍潭兩大廟會為代表的傳統節日活動,以王府井國際品牌節、前門歷史文化節、皇城旅遊等為代表的品牌文化活動,豐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天壇中國三大男高音音樂會、地壇國際藝術家創意燈光秀,使百姓得以享受世界級文化盛宴。各街道文化中心組織的“一街道一品牌,一社區一特色”文化活動,已擁有一大批熱心參與者。800多支群眾自發組織的文藝團隊遍佈全區的街巷院落。

目前,東城區公共文化服務取得顯著成效。東城區是北京市第一個“全國文化先進區”,也是“全國文明城區”和“全國殘疾人文化示範區”。2002年,東城區在全國率先推出了“文化志願者隊伍”;2011年,“公共文化資源分類供給”入選文化部首批示範項目,並以此為契機,建立了處於國內領先水準的公共文化資源分類供給體系,形成了以“四大提供主體”“五大提供方式”為標誌的公共文化資源分類供給東城模式;2013年6月,該示範項目以優異成績通過文化部驗收,同年11月正式成為第一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此外,依託文化資源優勢,東城區將文化産業確立為支柱産業,健康發展的文化産業已經成為公共文化的重要供給渠道。

創新實踐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東城區將結合中心城區特點,堅持把創新作為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重要途徑,使群眾不斷感受到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帶來的成效。

創新亮點一: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化利用。東城區利用區內文化院團、文化名人密集的資源優勢,在全國率先成立文化志願者隊伍,並打造眾多志願服務品牌。週末相聲俱樂部、快板沙龍、故宮講壇等文化志願品牌活動備受群眾歡迎。中央戲劇學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等著名院團與街道結成了一幫一對子,在他們的幫助下,群眾的藝術修養和社區文化氛圍得到很大提高。“一街一團”“一居一員”的文化志願服務組織體系已經形成。2012年,文化部在東城區召開了全國文化志願者現場(工作)會,充分肯定了東城區取得的成效。

東城區深入挖掘區域歷史文化資源,各具特色的社區博物館陸續建成。去年10月開放的史家衚同博物館,是東城區第6家面向轄區居民免費開放的社區博物館,也是全市首家以衚同為特色的博物館。

目前,東城區還在對全區現存的公共文化資源進行調查與梳理,並進行整合分類,以構建全面、科學的文化資源數據庫,為進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創新亮點二:公共文化服務網格化運作。每天上午9點,退休在家的王阿姨都會穿戴整齊,準時到社區參加舞蹈隊的活動。從她家步行到社區文化中心只用了10分鐘,這樣的便利來自東城區正在推進的“文化服務網格化供給模式”行動。依託東城區創新提出的“網格化社會管理模式”,公共文化設施在每個網格區域內得以均衡佈局。與此相適應的是,網格文化資訊管理員及時採集居民需求,由此做到對不同群體有針對性地提供文化服務。區圖書館開設的“視障閱讀室”,為弱勢群體享受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了便利;生活困難的群眾能分期、分批免費觀看中國評劇院、中國雜技團等專業團體的精彩演出;外來務工人員也可以在這裡享受文化帶來的愉悅。

創新亮點三:公共文化服務資訊化建設。去年5月,2013南鑼鼓巷戲劇展演季拉開帷幕,近6000名觀眾通過東城區創新推出的“公共文化服務導航網”拿到了免費的話劇票,而這只是“公共文化服務導航網”的功能之一,居民還可以方便地在這裡找到需要的文化服務,足不出戶地進行文化資源地圖搜索、網上學習、網上欣賞、網上交流。

東城區與文化部公共文化發展中心合作,共同打造的高清數字電視交互服務平臺,將使東城幾十萬戶居民只要打開電視機,就可欣賞到全國文化資訊共用工程的5000多個小時的精彩節目。在全國城市中,東城區將成為通過有線電視網路推廣文化資訊共用工程資源的首批試點地區。

目前,東城區還將積極推進文化民生卡工程,整合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各類劇場、駐區文化單位及文化消費相關商戶等資源,利用雲計算、手機二維碼、電子支付等資訊科技手段,使轄區居民在享受政府直接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的同時,低價、快捷地享受市場提供的各類個性化文化服務。

著眼未來

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東城區在創建示範項目的同時,即著手進行《北京市東城區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規劃(2013年—2015年)》的研究工作,目前已經正式實施。對照2013年文化部、財政部《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創建標準(東部)》,所涉及的57項主要指標,東城區現已達標53項。按照“創建規劃”,東城區將用兩年時間全面達到或超過規定指標,其中80%以上達到國內先進水準,高品質建成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努力建設首都中心城區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根據區域特點,在全面達標的基礎上,東城區未來將重點建設和完善六大體系:即通過實施文化品牌提升、文化關愛、文化服務對象拓展三大工程,深化以需求為導向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體系;通過建設100個文化社區、扶持10家社區博物館、有效整合社會資源等措施,構建公共文化資源新型配置體系;依託“智慧東城”,建立公共文化數字服務體系;發揮隊伍建設的基礎性作用,健全公共文化人才培育體系;高點定位“首都功能核心區”公共文化服務制度設計研究,創新基層公共文化治理體系;增強首都公共文化建設的示範性和影響力,建設文化交流與合作體系。

未來,東城區將堅持“以人為本、以文化人”的理念,以一流標準推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不斷提高群眾的參與度和幸福感,建設屬於東城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園。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