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社會大眾的公共文化需求更加凸顯,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問題成為各級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筆者就浙江省推進“兩化”進程進行粗略探討。
浙江的“兩化”成效
近年來,浙江省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作為重要任務來抓,明確提出“力爭在全國率先建成城鄉一體化、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總體目標。近5年來,浙江省年均文化投入36.84億元,每人平均文化投入68.35元,每人平均公共文化文物事業費50.39元,積極保障公共文化事業的發展。
浙江省堅持文化地標建設與基層設施網路覆蓋相結合,建設了一批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公共文化設施;著力推進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文化扶貧”,堅持公共文化産品供給向基層、偏遠地區、弱勢群體傾斜;實施專項資金補助,省財政每年安排600萬元活動經費,重點加強對農村貧困群體、外來務工人員等特殊群體的公共文化服務;建設農民工文化活動中心,由村委會(企業)、農民工共同使用和管理;規範鄉鎮綜合文化站等級評估標準,制定了績效考核細則,每年對全省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進行量化考核。
應採取最低公益模式
目前國際上由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模式主要有4種,即財政收入均等模式、收支均衡模式、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模式、最低公益模式。我國地廣人多,區域、城鄉、群體之間的差距都比較大,具體到浙江省,雖然屬於沿海經濟發達省份,但上述三大差距也客觀存在,而且不可小視。既然有差距和不同,就不能“一刀切”,為此,必須尋找最大公約數,確立一個各地各方都接受的最低標準,在這個標準上設線,有條件的可以往線上走,無條件的地方不可往線下走。
基於以上方面的考慮,我國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模式的選擇上,應採取最低公益模式。國家確立一個最低標準,各地按照這個標準來實施,財力比較強的地區和省份可以在此基礎上適當提高;無法實現這個標準的地區,通過財政轉移支付,保障其實現這一標準的服務。這一模式,可以充分體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分步推進的內在規律,同時也能顧及一些地區財力和資源有限的客觀實際。
怎樣抓好落實
模式問題解決後,接下來就是實施和落實的問題。筆者仍以浙江為例,談一下未來浙江在實施公共文化服務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政府應成為公共文化服務的提供者、管理者、監督者。從地方來看,省級政府要搞好宏觀規劃和佈局,及時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實施的政策法規;對全省文化資源進行統一安排和調配,行使對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過程的統計、考核、監督和管理職責。市縣級政府要制定本地區公共文化服務標準的配套政策,負責對區域內文化設施的建設和服務進行考核和監管。鄉鎮街道基層政府要根據省市兩級政府制定的政策法規,組織本地區公共文化服務標準的具體實施。
完善財政投入機制,增加基本公共文化産品和服務供給。公共文化事業經費投入佔全省公共財政總支出的比例應達到1.5%,同時改變政府文化投入範圍,適度向民辦非營利文化機構提供補貼;進一步調整和優化公共財政支出結構,應以農村和欠發達地區的文化設施建設為重點;加強城鄉基層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城鄉公共文化産品和服務“超市式”供給、“功能表化”服務的模式。
創新協調機制,建立績效評估體系。要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投入機制,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投融資機制,拓寬政府招標、集中採購等方式的範圍,提高資金投入效率;加大吸引社會資金參與文化發展項目的力度,通過資助文化項目和活動、政府購買、專項補貼等形式扶持民辦非營利文化機構發展。另外,要研究提出符合實際的浙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把政府評估與專家學者、社會公眾等社會主體評估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提高評估的透明度、客觀性和公正性;建立問責機制,對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實施中政府“不作為、少作為、變相作為”進行有效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