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教育

羅中立獎學金(二):藝術是一種做加法的遊戲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1-25 11:25:07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2013年11月18日,羅中立獎學金五位獲獎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最終揭曉,五件獲獎作品包括廣州美院的蔡遠河的裝置作品《錯位與異化》,四川美院楊洪的裝置作品《卵·石》,四川美院張釗瀛的裝置作品《泰坦之宴》,中央美院李歡的版畫作品童年系列之《婚禮》,廣州美術學院董路路、周文華的影像裝置作品《尋人》。除了中央美院李歡的版畫作品之外,其他四件作品皆為裝置、影像、多媒體的藝術形式。

這種評選結果與2006年首屆羅中立獎學金啟動之時的評選結果差異明顯,經歷了八次評選,羅中立獎學金的獲獎作品從最初的架上繪畫向綜合創作方式轉變,這也正是兩三年來羅中立獎學金初評與終評評委都在探討的話題。

伴隨著八年的評選與頒獎,藝術家羅中立和獎學金贊助人仇浩然兩人毫無疑問最了解這些年來的青年藝術家創作轉變。“今年已經是羅中立獎學金重新啟動以來的第八年,也是我參與這個獎項的第八年。回顧八年來的羅中立獎學金入圍和參展作品來看,所涵蓋的藝術類別已經從最初的架上藝術為主,拓展到今天包括裝置、影像裝置、紀錄片、表演藝術等綜合藝術形式為主。”仇浩然介紹這只是八年來的改變之一。

在每年羅獎的初評與終評過程中,參選的作品名稱、作者名字、畢業院校等相關資訊都是被刪除的,評委所得到的只是一個作品編號,初評評委則是由來自各大藝術院校的九位初評評委完成投票。在評選中,雖然作品相關資訊被刪除,但卻很容易通過作品風格猜到作者的所屬院校,甚至能夠猜到是哪位老師的學生。但這種評選過程中的尷尬在近兩三年內逐漸被消解了,仇浩然明顯的感覺當青年藝術家的創作思路和表現形式趨向多元化之後,評委們則很難通過作品風格來分辨其所屬院校,而這也正是羅中立獎學金所要達到的公平評選效果。

在資訊社會中成長起來的藝術家,他們所關注的並非只有油彩和炭筆,對於社會化問題的介入已經開始蔓延至剛剛畢業藝術家們的視野裏。已經擔任多屆評委的青年批評家何桂彥也感受到羅中立獎學金參展作品的逐年改變:“我覺得本屆展覽的作品品質水準比較均衡,不像過去那樣良莠不齊,尤其是今年在紀錄片和觀念影像這部分,藝術家已經做的相對比較成熟。”但他也坦言,在架上繪畫作品中能夠明顯地感覺到藝術市場對青年藝術家創作風格的影響,也産生出一些風格趨同,畫面趣味和表達出現樣式化的內容,這也是羅獎在未來應該引起重視和反思的問題。

當九位初評評委坐在一起談到這種創作趨勢的變化和院校風格差異化消退的改變原因時,認為與80年代末90年代初這一代人的個人成長經歷有關,“他們的成長伴隨著網路的發達,包括藝術院校的教學改革,都成為發生這種變化的可能性。”那這一代並沒有經歷過大的社會變革和經濟轉型的藝術家們,在創作中該如何深度觀看而介入社會?他們又體現出怎樣的群體性特徵?羅中立獎學金贊助人仇浩然先生在2013年度羅中立獎學金頒獎之際,以雅昌藝術網特邀記者身份對話五位獲獎藝術家,完成他們自己對藝術創作的闡釋。

浩然對話張釗瀛:藝術是一種做加法的遊戲

仇浩然:張釗瀛你的裝置作品《泰坦之宴》完成了一個場景的再現,很多評委在看這個作品的時候都覺得作品的元素很多,從正面來説是作品的這些元素有一定的可能性,作品有野心和雄心,但從反面來説就是有繞一些彎,我們想聽聽從你的角度來看,這個作品裏不同的元素組合在一起,其中的邏輯和思考是怎樣的?是否有邏輯和反邏輯?

張釗瀛:我覺得現在很多當代藝術的藝術家們比較喜歡的關係是一種清理和乾淨,是一個做減法的遊戲,恰恰我看到這個遊戲的時候,我發現是一種做加法的遊戲,或許這種加法會有一種新的可能性。我是一直對戲曲跟舞臺藝術比較感興趣,説實話,我製作的整個場景是為了一個現場表演而製作的,但是卻沒有辦法把演員帶過來,所以我重組了這個劇場的感覺。

其實劇場是一個比油畫和影像這些藝術形式更豐富的一個表達方式,我覺得現在非常需要去摸索一種新的關於戲劇的藝術方式,當然現在也有藝術家會做關於舞臺跟藝術的結合,我也可以進入這個語境去嘗試來完成地敘事的過程。所以説我覺得場景越混亂的話,反而對於我來説是越乾淨,我覺得越乾淨的東西可能理論性或者是方法論的內容太強烈了,我擔心這種方法論或是我們固有的一種標簽式的藝術會影響我的發展,有時候,我會更加珍惜這種豐富性。

仇浩然:你是四川美院的學生,可能也看過往屆羅中立獎學金的入圍作品展和獲獎作品,你覺得這個展覽和往年的展覽有何區別?

張釗瀛:我覺得今年的話題性更豐富了,可能之前國、油、版、雕佔的比重比較多重,今年影像、裝置、新媒體、綜合藝術的介入,對整個作品的詮釋更豐富、更完整。可以感受到評委們對多種藝術創作形式的包容態度,這正是現在的中國當代藝術比較缺失的部分,就是對一種新的綜合藝術的涉獵。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