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中雲:隨著社會發展和文化進步,當代美術館的功能越來越豐富多樣,逐漸成為一個綜合性的文化場所,但是公共性美術館的文化責任集中體現在其教育功用上。對此,您如何理解。
陳湘波:美國博物館學界的重要文獻《新世紀的博物館》(Museums for a New Century)指出:“若典藏品是博物館的心臟,教育則是博物館的靈魂。”作為藝術類博物館的美術館,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向公眾開放的文化事業機構,它具備收藏、研究、展覽、教育、交流、服務六大功能。以往,“藝術殿堂”型的美術館過於推崇藝術品價值,成為只將藝術作品視為過去遺産予以收藏保存的“倉庫”,致使一般公眾産生疏離感。隨著時代的發展,美術館的教育、交流、服務功能越來越明晰。美術館在當今已被視為一種公共教育機構,世界各國莫不將美術館的建設與營運視為國家總體發展的象徵之一,作為啟迪民智、提升公民文化素質的場所。
美術館的教育功能指的就是公共教育,它與學校教育的不同是顯而易見。美術館公共教育主要的方向應是提高學習者的審美感受力,促進他們對藝術作品相關背景的了解,提升他們對藝術品的理解力,引發他們的藝術創造衝動,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藝術品是美術館與觀眾交流溝通的主要媒介,是引導學習者體驗視覺經驗的關鍵。美術館營造的是自由開放的情境,教育對象從學齡兒童到成人,甚至到專家。在美術館,學習者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進行自主性的學習。而承擔美術館教育功能的人員也與學校的教師不同,他們並不直接教授學習者,而是通過提供製作適應學習者多樣化的興趣和愛好的教育氛圍和程式計劃,並給自主學習者以幫助。因此,美術館的公共教育準確地説,應該是由學習者自主掌控學習方式,也更符合以人為本的要求,並往往與終身教育相關聯。
許中雲:作為以畫家個人命名的美術館,關山月美術館早已確立了“以關山月藝術研究為核心,兼顧20世紀中國美術及當代藝術研究”的學術定位,近年來為響應深圳市人民政府打造“設計之都”的文化構想,自2003年起又將“當代設計藝術研究”常設為美術館的一項重要學術課題,為國內外平面設計界的交流與合作也做了不少工作。那麼,在推介關山月的藝術、當代設計之外,貴館在文化普及和藝術公共教育上還有哪些具體的活動?
陳湘波:關山月美術館的文化普及和藝術公共教育上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用豐富多樣的展覽吸引觀眾來美術館,再通過提供導覽、藝術講座、臨摹製作等引導性服務進行“公共教育”,引導觀眾自主學習:另一方面,我們也通過 “進校園”與“進社區”兩個系列的展覽將館藏作品直接送進校園和社區,或是針對特定觀眾群體開展藝術欣賞與藝術製作活動。另外,我館從2005年起,還有“四方沙龍”常設性公益系列藝術講座,在每個月的最後一個週六下午為市民提供公共藝術教育服務。同時,我們的文化義工培訓,其本身就是一種公共教育,而且規模不小(我館義工達300多人),而接受過培訓的義工又去服務觀眾,因此文化義工培訓已成為我館公共教育的重要風景線。
許中雲:目前的公共教育活動偏重哪些方面,希望達到什麼樣的理想效果?其中那種方式取得的效果比較好?目前在開展公共教育活動中,面臨哪些困難和實際的問題?
陳湘波:目前我館公共教育的重點放在建立一個“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公共教育體系:“請進來”就是包括與館內展覽相結合的 “第二課堂”、“週末賞析團”以及義工培訓等:“走出去”就是指包括“進校園”、“進社區”系列展覽與講座等。充分發揮文化義工積極性,希望通過這一立體架構的形成,可以為不同階層的市民提供不同水準的綜合性服務。目前,每一單一形式的公共教育活動都有不錯的效果,而且以充分發揮文化義工作用的公共教育活動的效果最為理想。
許中雲:如何從展示方式、展示空間、展示內容等方面進行整體性規劃,從而讓關山月美術館真正成為市民享受文化權益和藝術資源共用的場所?
陳湘波:在2008年至2009年維修改造中,我們感到隨著美術館的功能緊跟社會的發展發生著變化,原來的關山月美術館在學術研究和公共服務方面的空間和設施就顯得嚴重不足,這次改造,我們主要增加了公共服務和專業圖書文獻庫等設施,比如、公共閱覽室、無障礙人通道、殘疾人衛生間、哺乳間,以及各種必要的休閒設施,改造後的關山月美術館不僅更加方便各類人群,而且為實現將傳統的“藝術殿堂”轉換為“共用藝術空間”的要求提供了硬體的支援,以便更好地實現美術館的教育、交流、服務等功能。改造後的“親民”空間,確實能夠讓市民以更舒適、更輕鬆、更自由的方式進行“美術館學習”。
在展示內容方面,我們在策劃展覽時就考慮到各個層次市民的不同需求,在以高品位展覽引導他們的同時,提供多層次的展覽,包括大師系列、本土系列、學術提名展系列等,突出研究主題的同時兼顧各類藝術作品,以滿足不同層次“美術館學習”的階梯性需求。
美術館進行公共教育的特殊資源與溝通媒介就是“藝術品”,這也是美術館與其他教育環境不同的關鍵所在。因此,我們在展示方式上的原則就是讓它們以最貼近、最自然、最親切的方式與觀眾見面。
許中雲:關山月美術館在公共教育方面與其他館相比有哪些獨特之處?今後會在公共教育方面有何新的計劃和投入?
陳湘波:我館在公共教育方面最明顯的特點就是 “專業人員指導與監督,充分發揮文化義工的作用”。
通過各種培訓,文化義工不但成為美術館的忠實粉絲,同時也成為美術館與普通觀眾之間的橋梁。美術館的公共教育人員非常重要,應具備各類技巧、擁有豐富的知識,但實際操作中,這樣的人員總是不夠的。以我館來説,全職的承擔公共教育工作的人員只有一位,但是我館處於深圳市中心位置,公共教育所面對的人群量非常大。因此,自我館擁有義工開始,就讓他們協助我館專業人員進行公共教育。在義工服務的過程中,這支優秀的文化義工隊伍逐漸成為了我館公共教育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如今,我館所有的公共教育活動都有文化義工參與,我館的公共教育品牌活動“第二課堂”、“週末賞析團”等還是以文化義工為主導的。
文化義工的參與,使得我館的公共教育活動更加具有朋友般交流的親和氣氛,因此受到公眾的廣泛歡迎。我館的文化義工一般具有良好的美術背景,他們都有良好的藝術知識儲備,同時,他們又是與普通觀眾一樣的藝術愛好者,因此,他們可以更多地從普通觀眾的角度來理解藝術作品,在學習藝術知識和藝術技巧的過程也能更好地與普通學習者溝通融合。
我館專業人員全程對公共教育活動進行指導和監督,以確保活動符合我館公共教育的方針和原則。公共教育專業人員更多的精力則是放在公共教育活動的設計與計劃上,如何分層次(專業、愛好級、入門級別等),分群體(美術館、社區、學校等),分性質(欣賞性、參與性、創造性等)設計公共教育計劃,則是他們的工作重點。
我館在公共教育方面的新計劃是籌建一個大型藝術類圖書館,不但可以為專業的藝術家和藝術研究人員提供文獻服務,而且免費向社會開放,為社會人士欣賞、理解、研究藝術提供延伸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