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各國高校,許多大學都將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並且已經從管理制度、課程等方面保障了大學生藝術教育的有效實施。那麼目前我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現狀和實效究竟怎樣?大學生對於它的認可情況怎樣?基於此,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易曉明帶領調查團隊調查了江蘇省部分大學生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現狀的評價,本報記者針對調查結果,專訪了易曉明教授及參與調查成員杜麗姣。
記者:關於大學生藝術素養現狀的調查顯示,藝術教育是影響大學生藝術素養形成的重要因素。那麼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現狀和效果究竟怎樣?同時,從關於大學生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現狀的評價和感受的調查結果中,能得到什麼啟示?
易曉明:在我們的調查中,大學生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總體評價是根據學生對公共藝術課程、學校藝術活動、藝術教育效果這三方面評價相加所獲得的。調查顯示大學生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總體評價為中下。這説明大學生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現狀和效果並不滿意。
杜麗姣:對於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實效,我們是從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和提升學校藝術氛圍兩個視角來考察。提高大學生藝術素養視角主要圍繞了藝術素養的四個維度,即豐富大學生藝術知識、激發大學生藝術興趣、提高大學生藝術欣賞能力以及提高大學生藝術創作或表演能力的作用。調查顯示大學生對於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總體效果的評價為中下,也就是他們認為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在提升他們藝術素養和營造校園藝術氛圍方面的效果不好,其中對他們藝術創作和表現能力的提高作用最小。
易曉明:這個調查結果在一定程度反映了目前高校藝術教育還存在問題,需要我們去改革,而改革的前提是喚起高校對藝術教育的重視。根據我們的了解,目前一些高校對藝術教育還缺乏真正的重視,藝術教育的普及性不夠,而且很多是將藝術教育作為學校對外宣傳的形式和手段,沒有充分認識到藝術在豐富人的審美情趣、提升想像和創造力、促進人的精神和社會文明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當前歐美很多高校都已經將藝術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並且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藝術教育課程體系。比如哈佛大學一直將藝術人文課程列為核心課程,這足以顯示了藝術教育所受到的重視程度。
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指出未來十年我國的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加強美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藝術教育正是美育最為重要的途徑,所以我們應該充分認識藝術對人的發展價值,重視藝術教育,在積極借鑒國外好的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針對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積極改革,切實提高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實效。
記者:既然學生評價不高,那麼高校藝術教育究竟存在什麼問題呢?
易曉明:目前高校實施藝術教育的途徑主要是兩方面,一是通過設定藝術類的選修課程,以系統的課堂教學形式呈現。另一類是通過各種校園藝術活動來開展。在調查中,超過一半的大學生表示自己所在學校開設或舉辦過“公共藝術課”、“校園藝術節”,部分大學生表示自己所在學校會舉辦“不定期的藝術講座”、“邀請藝術家或藝術團體進校園演出或舉辦展覽”,21.1%和21%的大學生認為其所在高校的藝術教育形式包括“參觀校外的藝術場館”、“參與校外的藝術活動”。由此可知,目前江蘇省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形式主要集中在公共藝術課、校園藝術節、藝術講座。
杜麗姣:我們對公共藝術課現狀的調查主要涉及了課程目標、內容、形式與資源、教師素質、課時。調查顯示大學生對於公共藝術課程的評價為中等偏下。在各維度中,學生對教師素質、課時安排的評價為中等,相對較好,其他三項均低於中等水準。藝術課程形式與資源的得分最低,説明大學生對目前高校藝術課程形式和資源的豐富性、新穎性認可程度不高。公共藝術課程如果僅僅是簡單地介紹幾位藝術大師、講解一些藝術知識,而缺少學生的參與和互動,必然會影響到課程實施的實效。
易曉明:根據我們所做的相關研究發現,公共藝術課程對於提高大學生藝術素養水準的影響更為明顯,其中藝術課程的目標是影響大學生藝術素養水準提高的最為關鍵因素。這就意味著公共藝術課程的改革首先是確立其核心課程地位,將其目標定位為培養學生的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實現藝術對學生情感陶冶、創造力想像力發展、審美情趣提升等功能。其次是明確和提高學生的藝術類課程的學分要求。根據目前國內情況,可能至少應該要求大學生在畢業時必須拿到4個藝術類課程學分,也就是至少保證學生在整個大學期間學習一門必修和一門選修藝術課程。第三,開設多種門類、多種形式的藝術選修課程。選修課程的類型上有這樣幾類,一是側重於提高學生藝術欣賞能力、豐富他們藝術知識的視覺藝術、音樂、表演藝術等多門類的藝術欣賞課;二是各類藝術理論課,重在引導學生思考藝術與人自身的發展、與社會的密切關係,理解藝術的意義和價值;三是藝術實踐類型的課程,比如體現當代藝術綜合化、生活化趨勢的藝術設計類課程等,為大學生提供足夠的參與藝術實踐的機會。調查顯示大學生非常希望通過藝術教育提高自身的藝術表現和欣賞能力,希望能將藝術能力外化並表現出來,融入到日常活動中去。
除了專門的公共藝術課程之外,可以將藝術滲透其他課程中以發揮其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發展的作用。比如在美國萊斯利大學,藝術的教育貫穿于整個課程之中。該校的波士頓藝術學院為學生提供極富創意的方式來表達自我;藝術和社會科學研究生院部分課程也以藝術為載體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批判性思維;萊斯利的創造性藝術教育學院為教育工作者和其他專業人士,專門提供了走出教室進入博物館或者相關社區團體,學習藝術的機會。可見藝術在該學校中的重要的地位,此時藝術的作用除了能夠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以外,更能夠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專業發展産生重要的促進作用。
記者:現在很多高校都有藝術社團,也開展了很多藝術活動,應該能夠吸引大學生積極參與和熱情投入。
杜麗姣:我們調查了大學生對於藝術活動的主題、形式、宣傳、內容、大學生參與程度、數量的評價。調查顯示大學生對於高校藝術活動現狀評價為中等水準。各維度中,大學生對藝術活動宣傳的評價為中上,對自身參與藝術活動程度的評價為中下。其他維度評價為中等。説明目前高校對藝術活動的宣傳做得較好,但學生的參與度不夠。某些大學的藝術活動開展往往只是部分藝術骨幹學生參與組織、表演,大部分學生只是勉強做觀眾,很少能真正參與其中,這是值得我們關注的。
易曉明:根據相關性檢驗,藝術活動對於形成高校藝術氛圍的影響更為明顯,其中藝術活動開展的數量是最為重要因素。所以,今後高校應該多創設和組織面向全體師生的藝術社團和特色藝術活動。對於問題“你最喜歡的藝術教育形式”,大學生比較喜愛各種校內外的藝術活動,最受歡迎的是“邀請藝術家藝術團體進校演出或舉辦展覽”。目前西方許多高校藝術社團名目眾多,學校常規性以及不定期的藝術活動眾多,有些高校還有自己的藝術館,這些都使得學校的藝術氛圍異常濃厚。比如美國萊斯利大學即將建成的學生畫廊藝術中心,其毗鄰萊斯利大學的音樂廳,旨在為學生提供藝術實踐的場地、豐富學生的審美經驗,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和綜合能力,對於提升整個校園的藝術氛圍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結語:“藝術與科學是一面硬幣的兩面”。藝術與科學一樣,源於人類活動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著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義。當代大學生的藝術素養與其綜合實力的關係越來越密切。與之相應的是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重要地位就越發凸顯,相信隨著我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不斷改革與發展,其必然會發揮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李薇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