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藝考“退燒” 教育投機應先“退燒”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3-15 13:14:51 | 文章來源: 99藝術網
 藝考已經到了“高燒”不退的程度,一點也不過分。考生和家長不止追崇,不惜變賣家當和花光積蓄,他們就像傾瀉而下的洪流,奔向全國各地,趨之若驁以圖在紛繁火熱的藝考中分得一“羹”,實現理想。藝考的火熱和受關注程度一點也不亞於高考,只是它針對特定的人群罷了。 

2012年高校藝術類專業招生考試依然火爆,報名之處人頭攢動,考試現場摩肩接踵,有的擠歪了鐵門,有的堵塞了交通……許多家長陪著考生南征北戰,半年之內走過大半個中國。

藝考已經到了“高燒”不退的程度,一點也不過分。考生和家長不止追崇,不惜變賣家當和花光積蓄,他們就像傾瀉而下的洪流,奔向全國各地,趨之若驁以圖在紛繁火熱的藝考中分得一“羹”,實現理想。藝考的火熱和受關注程度一點也不亞於高考,只是它針對特定的人群罷了。

還有一則新聞值得關注且耐人尋味。同樣是2012年的藝考,在某高校播音與主持專業面試中,部分考生文化基礎差得令人很意外,更不可思議的是,有考生甚至不知航空母艦為何物,“無才可示”的考生向評委提出唱國歌,但沒唱幾句就唱錯了。

不難看出,這支涌動著的藝考“大軍”,很的程度上是一群“烏合之眾”:近半數的人在幾乎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去“碰碰運氣”,五音不全的去報考聲樂專業,誤以為素描用油畫顏料的去參加美術學院的初試大有人在。甚至一些經常曠課,屢屢違紀,沒有任何藝術基礎的高二學生也一起撲向北京,依仗著爹媽的腰包到京城“感受氣氛”。這等排場大有非藝考不“嫁”之勢頭,用“瘋狂”二字來形容藝考一點也不過分。

缺乏謀劃,沒有準備,盲從跟風,存在僥倖,甚至孤注一擲,這是一種不折不扣的教育投機行為。

教育投機向來有之,且大有越演越烈之勢。從小學一二年級的家長以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為由,不管三七二十一硬把自己的孩子塞進各種興趣班、補習班,到如今北約華約高校自主招生聯盟大戰開始,無數考生為高校“掐尖”推波助瀾,疲於奔命,影響了正常的學習,都是教育投機惹的禍。而近十年來,藝考的不斷“升溫”則把教育投機演繹到了極致。

學生經過一個階段的學習,參加終結性和選拔性的檢測或考試,獲得進一步學習的機會,實乃無可厚非。這種按正常“出牌”的行為叫教育投資,不叫教育投機,因為這是一種“長線”投資行為,是積累已久的的具有穩定性的教育投入,甚至説是可以預見的可持續發展的投資行為。這是我們經常説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也是一直支撐著中國無數讀書人頑強拼搏的精神動力。相反,以藝考為代表的教育投機則熱衷“短線”,不惜代價,拔苗助長,妄想著一夜成名,最後大多只落個身心疲憊,耽誤學業,兩手空空的下場。

這種教育投機最大特點的是脫離實際,表現為盲目和從眾。你去參加藝考,我也參加藝考,反正也是一個機會,不試白不試。很多考生和家長在過高高考的期望值的支配下,視藝考為“救命稻草”,背水“多”戰,最後彈盡糧絕、潰不成軍,反而誤了孩子的升學大事。教育投機的另一個特點是追逐眼前利益,忽視長遠利益。對於高三學生而言,最大的一件事莫過於夏季高考,明智的考生和家長會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到這場考試中去。而熱衷於教育投機的考生和家長一會參加藝考,一會奔波于各高校自主考試考場,最後得不償失。

君説,教育投機不“高燒”?

藝考“高燒”是教育投機“高燒”的必然結果。這種“高燒”狀態,對考生、高校都不是好事。對於高校來説,虛浮膨脹的招生規模和遍地開花的招生專業脫離了學校的教學的實際,也不符合就業的實際,以“利”當頭的高校具有不可饒恕的責任。甚至一些工科高校也“挂羊頭賣狗肉”辦起了藝術學院,“藝術”的成分有多重,大家不説也該心知肚明瞭。

對於考生和家長而言,是最直接的受害者,脫離學習興趣和學習基礎,為考而考,為高考而藝考,有損身心,不利終身發展。即使僥倖能在藝考中“高中”,也是“書童陪孩子讀書”,沒有實質意義,貽害自己。

教育投機心理作祟,全民教育投機“高燒”,此“燒”不退,此投機心理一日不除,藝考亦難“退燒”。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