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數字時代,如何重拾手寫之美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2-24 13:57:33 | 文章來源: 解放日報

調查顯示,“41.52%的人經常提筆忘字,14.23%的人經常寫錯別字,85.29%的人認同全民漢字手寫水準在下降”。漢字書寫狀況令人堪憂。

今天,電腦碼字已成為主流,不可逆轉。但漢字作為中華文化的基因,只有在書寫中才能更好地傳承。

數字時代,該如何重拾漢字手寫之美?讓我們來聽聽這些書寫的故事。

保留書寫的習慣,就是保留我們對漢字的喜愛和對先人的敬意

海岩(作家)

寫作30年,我的小説手稿應該有上千萬字了。不會鍵盤打字很遺憾,這也是我堅持手寫創作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手寫已經成為我最嫺熟的表達方式,最能調動靈感、思維、激情和想像力,執筆寫作的過程也成為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並不是説,紙筆就比鍵盤更具獨特效能,只是因為我尚未形成用鍵盤“敲打”作品的書寫習慣。書寫習慣往往能夠左右作家的寫作狀態和思維方式,我在寫作時,很容易進入“忘我”狀態,運筆的動作都是下意識的。如果使用鍵盤,估計首先要想的是文字拼音或五筆字型,接著,手指要去找相應的鍵位,很難形成連貫的思緒。

現在看看自己的手稿,它記錄下了我的全部寫作過程,是一種有趣的原生態的呈現。留下手稿,就留下了很多記憶。

我並不排斥使用鍵盤打字,只是覺得網路時代,還是要呼籲保留手寫的傳統。我們寫漢字,與拼寫字母的感受完全不同,這種感受來自文化傳統的影響。寫小説、寫劇本,常常和漢字打交道的人,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更大,對漢字有獨特的感受和喜愛,更能體會字形結構間的深遠意境。

書法引領漢字進入藝術的領域,漢字不再僅僅作為表達的載體,更是一種審美的客體,橫豎撇捺的講究、筆畫的粗細、氣勢和韻律,都形成了漢字獨具的審美感。書法讓文字的內容與形式達到高度統一:什麼樣的情感産生什麼樣的內容,什麼樣的內容對應什麼樣的氣勢。會寫字,寫好字,進而學習一點書法藝術,就不會再停留在對文字的傳統表意功能上了,而更多地進入到文化心理、文化品位、審美需求、文化傳承的層面上。

保留書寫的習慣,就是保留我們對漢字的喜愛和對先人的敬意;保留書法這門藝術,就是要將對傳統文字的傳承融入到我們修身養性、陶冶情操、提高審美的修養中。

在享受數字時代帶來的種種便捷時,是否也遺失了對書寫之美的記憶

張玲(媒體人)

不得不承認,數字時代,書寫著實便利快捷。且不説用手機發送問候短信,用電子賀卡傳情達意,單説用電腦碼字,就不知比拿起筆去寫快了多少倍。除此之外,它那複製、刪除等功能,亦不知讓文字工作者省了多少功夫。只是,電腦用得久了,寫字倒成了件不容易的事。

記得有一次,出差時沒帶筆記型電腦,單位急要一篇1500字以內的通訊稿。如若在平常,電腦上敲敲打打一番,兩個小時完工不在話下,可那天我在紙上寫寫畫畫熬了4個小時都沒成文,總是寫著寫著就覺得哪個字怪怪的,哪個字又想不起來怎麼寫。思路一次又一次被打斷,沒辦法,最後只好跑到嘈雜的網吧趕活兒。

前不久與幾位文友説及此事,沒想到他們亦有諸多類似的“糗事”,不禁感慨:我們在享受數字時代帶來的種種便捷時,是否也遺失了對書寫之美的記憶?由此想來,不由洞悉了台灣美學家蔣勳的些許心思。或許,蔣老師在編寫《漢字書法之美》時,在費盡心思用那些美妙的文字訴説漢字每一筆一畫中蘊藏的故事時,亦有一種對國人的書寫能力會在數字時代日漸消失的擔憂吧!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