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復旦大學教授陸建松:博物館應成為民眾的大學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2-23 13:34:43 | 文章來源: 中國青年報

近年來,新建博物館、免費開放的博物館越來越多,吸引了不少公眾走進博物館。但同時,一系列博物館突發事件也引起公眾對博物館藏品安全、運營管理等問題的高度關注。

據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陸建松介紹,美國88%的博物館提供從幼兒到少年的教育項目,我國博物館與國際先進水準的博物館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無法充分滿足公眾需求,更無法吸引青少年走進博物館。

他認為,現代博物館的核心使命是教育,博物館應成為民眾的大學。博物館在當代全民教育和終身教育中的作用,也是促使各國建設博物館的主要原因之一。

記者:您能介紹一下我國博物館目前的總體狀況嗎?

陸建松:據國家文物局統計,1949年,新中國建立時,我國只有25個博物館。1978年年底,全國文物系統博物館有349個。截至2010年年底,我國共有博物館3415個。進入新世紀後,博物館建設無論從數量、規模還是速度上來説,都是我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博物館發展迎來了黃金時代。

博物館參觀者數量也在逐年增加。2008年部分博物館向全社會免費開放後,每年觀眾參觀量超過3億人次。截至2010年,全國免費開放的博物館總數達1893個。

記者:為什麼新建博物館激增,品質能跟得上嗎?

陸建松:之所以出現博物館建設高潮,一方面與我國綜合國力增強有關;另一方面,也與黨的“十五大”以來,黨和國家對文化事業發展的大力推動有關。

但是,我國博物館建造中存在諸多違背建設規律和程式的現象,直接影響了博物館的品質。比如,現在各地政府加大了對文化設施建設的投入,但博物館為什麼要建、如何建、建成什麼樣,往往由政府決定。由於缺乏科學規劃,部分建成的博物館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成了政府裝點門面的擺設。

還有一些博物館“重建築、輕展覽”,不顧博物館的實際使用需求,盲目在建築上攀高比大,投資規模動輒上億元甚至10億元。這不僅造成建築空間大量浪費,而且能耗巨大,營運不堪重負。本該重點考慮的展覽費用,只能捉襟見肘。

在博物館水準先進的國家,觀眾需求總是被放在首位。比如加拿大,觀眾意願決定辦館、辦展的方向。因此,他們會定期進行民意調查,全面及時地了解和掌握民眾對博物館的興趣、意願和預期,並以此為依據建設博物館和舉辦展覽。

記者:有人説,我們的博物館是“一流的藏品、二流的展覽、三流的服務”。真是這樣嗎?

陸建松:這個説法不太準確。拿藏品來説,我國博物館收藏總量少,且品類單調,同質化現象嚴重。現在全國文物系統博物館藏品總量約1571萬件,省級博物館每家平均藏品僅10多萬件,大部分藏品為陶瓷器、青銅器、玉器、錢幣、字畫等。

而大英博物館擁有藏品800多萬件,盧浮宮擁有藏品400多萬件,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有藏品300多萬件,俄羅斯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擁有藏品300多萬件。美國史密森尼研究院所屬的19家國家博物館(微網志)收藏量達1億多件。這些博物館不僅藏品量大,而且品類豐富。

此外,當前我國博物館主要扮演“文物倉庫”的角色,工作重心是文物收藏,對如何為社會和公眾服務往往不夠重視。所以,雖然我國博物館每年舉辦的展覽數量不少,但大部分展覽常年不變,水準不高,並且普遍存在“重展不重教”的問題,圍繞展覽舉辦的教育活動非常少。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