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上海小升初如同大學生求職 簡歷堆成一人高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5-09 09:59:51 | 文章來源: 中國新聞網

最近,各種版本的“傷不起”咆哮體廣為流傳,在當下的招生季,又多了一個“小升初”版:“小升初的爹媽們,你們傷不起啊!搏名校,簡歷在傳達室堆成一人高,有沒有;小五班、冬令營、千人考,孩子趕場真折騰,有沒有……”

張女士今年加入“小升初”家長隊伍,看到“小升初”版本的咆哮體,忍不住笑了。她的孩子日前正在“趕場”考試,她説,小升初,快趕上大學生求職了。

不論哪個區,有名氣就投

張女士的女兒畢業于某中心城區一所公辦示範類小學,成績也不錯。由於對口的是一所普通初中,張女士不甘心,決定搏一搏,主動出擊迎戰“小升初”。

年前,張女士早早地幫孩子精心準備了求學簡歷,包括個人基本資料、各類證書獎狀、小學成績表、求學宣言等。長達30多頁的簡歷拿在手上,張女士有點哭笑不得:“我看大學生求職,簡歷也沒那麼厚吧。”張女士選擇了兩所民辦初中,2月份剛開學時,就迫不及待地去投簡歷。哪知,剛到門口,就被門衛攔了下來,告訴她行動太早,學校還沒開始招生。

進入3月份,各所初中陸續啟動招生工作,張女士決定廣“撒網”,初步定了5所中學,“報得太多,怕孩子忙不過來;報得少,又怕全部落空。”張女士告訴記者,她並不是盲目地投簡歷,而是事先做了很多功課。比如,孩子英語不錯,就報了兩所外語類特色初中;所報民辦學校分佈各個區,但不能都報最熱門的學校,以免“踏空”,“不論浦東、浦西,不管楊浦、閔行,稍微有點名氣的學校就投”。張女士説,如果最後被錄取的名校離家有點遠,她已經做好“孟母三遷”的準備。

急到睡不著,考到吃不消

張女士説,投完簡歷後,她自己有點“強迫症”,每天要不停地掏出手機,生怕漏掉一個校方打來的電話。在等待消息期間,有心的她還從網上收集了一些歷年“小升初”考題,讓孩子反覆練習,摸清思路。

4月上旬,第一次接到一所中學要求面試的電話,張女士既興奮又緊張。當天晚上,她在論壇上向了解情況的家長求“面經”:“學校的面試題目偏重於哪方面”,“除了孩子的成績和證書,面試當天的臨場表現佔了多大比重”……凡是能想到的問題,都羅列出來。當天晚上,孩子早早睡覺了,張女士卻難以入眠,一直盤算著在第一場面試考中如何讓孩子“加分”。

張女士回憶第一次面試情形,“從頭到腳,如同澆了一盆涼水,透心涼”。那天考完試,孩子耷拉著腦袋走出來。問她考得好不好,只是一個勁搖頭,路上一聲不吭,回到家才説:“媽媽,今天很多搶答題,我都被別人搶了先,沒機會回答,會不會考不上了?”張女士雖然有些失望,但也不忍心責怪孩子。

接下來,她帶著女兒又參加了幾場考試。前幾天,孩子對她説:“媽媽,我有點吃不消了,能不再考試了嗎?”看著身邊的朋友陸續收到錄取通知書,張女士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但還是強裝鎮定地安慰孩子:“我們現在一個offer也沒有,要加油,媽媽陪著你,堅持就是勝利。”

記者手記

以孩子個性發展擇校

每到“小升初”招生季,我們總能看到各种家長“眾生相”:坐立不安,愁眉苦臉,茫然無奈,焦頭爛額……説到底,是家長的意識在起作用:初中階段是人生的“分岔口”,決定命運的考試已從高考前移至中考,“小升初”當然不容閃失。

“小升初”如此之熱,無非是追逐名校。擇校“擇”什麼?大部分家長選擇看其知名度,而知名度的高低直接取決於升學率。如今,隨著上海義務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各校之間教育品質和水準的差距逐漸縮小,很多 “非名校”形成自己的發展特色,奮起直追老牌名校。希望家長們打開視野,擇校不單只盯著升學率,而要以孩子個性發展為重,替孩子選擇適合其個性與興趣發展的學校。

(解放日報)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