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大學生暗訪隊治庸 是昏招還是監督力量?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5-06 11:11:21 | 文章來源: 河南商報

新聞背景:

山東寧津建大學生暗訪隊治庸 7名一把手被曝光

山東德州市寧津縣自去年5月底針對政府人員颳起的治庸風暴,當地紀委部門在全縣輪選人際關係簡單、對工作充滿激情的外地剛畢業大學生,配備暗訪儀,在全縣各機關、鄉鎮暗訪。至今,查處64名工作人員,其中辭退2人、撤職1人、調離工作崗位1人、待崗培訓9人。(5月4日《山東商報》)

網上輿情:

山東德州市寧津縣治庸風暴採用“大學生暗訪”的形式引發網友爭議,一些網友發出疑問:暗訪隊治庸,這跟GSP定點管理幹部有什麼區別?能從根本上解決公職人員人浮於事的現象嗎?能解決現在的所有問題嗎? 一些網友對此舉表示贊同,認為大學生暗訪治庸顯示外部監督的力量。有評論指出,官場治庸除了用那些人際關係簡單的暗訪者之外,還需剷除機關單位人浮於事的現狀,讓我們的公務員動起來,而不是閒得無事可幹,只有這樣,才能徹底告別“庸懶散”。

觀點PK:

“大學生治庸隊”不過是個“庸招”

能夠清醒認識到黨政機關中存在的“機關病”,並真正拿出行動來進行治理,山東寧津推出的以“大學生治庸隊”為主要內容的治庸風暴還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時,我還是不得不説,“大學生治庸隊”不過是個“庸招”罷了,不會也不可能有太大的實效。

“大學生治庸隊”的工作流於表面,很難觸及到“機關病”的病根。據悉,這些大學生的日常工作,就是“配備暗訪儀,在全縣各機關、鄉鎮暗訪”。很顯然,他們頂多也就是了解和發現一些打遊戲、打牌、聊天之類的表面現象而已,效果非常有限。事實證明確是如此,“大學生治庸隊”轟轟烈烈工作了一年,其“輝煌戰果”僅僅是“查處64名工作人員”,跟其付出的人力和時間相比,顯然不成比例。

我還有個疑問:寧津縣的“大學生治庸隊”是對該縣的全體機關工作人員一視同仁,上至書記、縣長下到普通人員統統納入暗訪監督範圍,還是只能在上級紀委劃定的範圍內開展工作,即以各鄉鎮、各局委等下級單位為主,而無權對“四大班子”的“頭面人物”特別是縣裏的“主要領導”實施監督?據常理推斷,前一種可能基本上不存在。中國式監督的特性跟手電筒類似,手電筒攥在上級領導手裏,往往是只照下邊,很少有人願意照照自己,更沒有人敢拿來往上照。果真如此的話,“大學生治庸隊”依然屬於典型的“選擇性監督”,意義不大。

另外,當地之所以會選擇大學生來“治庸”,看上的便是大學生的“單純”“從工作上講,就是態度認真,不會敷衍、搪塞;從生活上來講,都是外地的,家庭關係不在寧津,沒有複雜的人際網路。”恕我直言,這種做法有將單純的大學生“當槍使”的嫌疑,得罪人的事讓大學生上,其他“老油子”就能躲在幕後“看笑話”了。不過,這個“如意算盤”恐怕也不會長久,大學生總會“長大”,早晚會被環境同化、適應官場的規則。該縣紀委監察部門表示,每三個月還會對這些大學生進行輪換,“如果待得時間長,對於很多部門來説就是臉太熟了,對於暗訪不利,如今已經換了三批。”實際上,如果不輪換,不僅會出現“臉熟”的問題,恐怕還會面臨大學生“心理成熟”的挑戰吧。

現在,很多地方都相繼出臺了一些“治庸”的新舉措,但大抵都流於形式,有的還難逃“作秀”之嫌。竊以為,到什麼時候手電筒式監督倒過來了手電筒從官員手裏轉到了老百姓手裏,“老百姓照官員”、“老百姓監督官員”成為常態,黨政機關的庸病方有“除根”的可能。(荊楚網喬志峰)

大學生暗訪治庸顯示外部監督的力量

在網上,人們質疑和反對的聲音,遠大於肯定和支援的聲音,原因無非是説靠大學生暗訪治庸不可靠。可不可靠,需要用實踐去檢驗,現在,寧津縣的實踐説明,作用還是有的。

對於一種政務行為的評價,不應該立場、情緒先入為主,而是應該實事求是。寧津縣聘大學生暗訪,政府並沒有説這是治庸的唯一辦法,也沒有説靠這個就可以“一招鮮,吃遍天”,而是多種治庸手段的一種。既是手段之一,而且又有一定成效,為什麼不用?最有力、最公正的監督,是來自外部的監督,因為監督者與監督對象沒有利益關聯。大學生與公務員並無利益關聯,把適合監督的人放在監督的位置上,有何不妥?

大學生暗訪監督不是最好的,也不至於像有些人評價得那麼不堪。我們還記得,2009年,甘肅省威武市涼州區公檢法系統舉行競職筆試中,聘請18名少先隊員擔當“監考官”,結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學生“秉公執法”,當場抓住25名作弊考生,雖然此舉頗具諷刺意味,但這就是我們需要面對無奈現實時的次優選擇。

當然,靠大學生暗訪不能夠從根本上治庸,但在治本之策沒找到,或找到了一時半會不敢下藥的情況下,這種有實際作用的手段,還是可以試一下的,哪怕是治標也比毫無作為要好,並且,這也能讓我們體會到外部監督的威力,為今後推出正確的治本之策積累經驗,不是嗎?(現代快報廖保平)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